“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面以及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写作等将来从事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真题,大家可以更有清晰的认识。中国传媒大学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学校,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考研真题,一起看看吧。
一、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____。
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____。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3.先秦诸子中最 早提出“爱人’主张的是____。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4.____是人类最 早使用的金属。
A.铜 B.铁 C.银 D.铅5.我国部诗歌总集是____。
A.《诗经》 B.《离骚》
C.《论语》 D.《左传》
6.“山城”是我国____市的雅号。
A.洛阳 B.西安 C.重庆 D.福州
7.____市被称为“六朝古都”。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8.《源氏物语》是____的古典文学名著。
A.俄罗斯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9.____是“五岳”中的“中岳”。
A.泰山 B.嵩山 C.华山 D.恒山
10.士族以“门第”为标准,“门第”主要指____。
A.家族的规模 B.家族的出身
C.家族的建筑 D.家族的地位
11.清代的三法司是指____。
A.刑部廷尉御史台 B.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C.刑部大理寺御史台 D.刑部廷尉都察院
12.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
A.空气上升与下降的对流运动
B.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1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____。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14.____不属于法国。
A.凯旋门 B.比萨斜塔
C.埃菲尔铁塔 D.卢浮宫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
A.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C.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D.《父与子》《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二、填空题。在空格中填写恰当汉字,使之成为正确的成语或诗句。(共20分)
1.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 )然屹立 春意( )然
( )然物外 ( )然无存
( )然泪下 ( )然不动
病人膏( ) ( )海桑田
重蹈( )辙 出奇( )胜
2.诗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2)常恐秋节至一(汉乐府《长歌行》)
(3)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
(4)坐观垂钓者,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____,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7)晨兴理荒秽,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8)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9)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三、标点古文题。将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纸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共30分)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日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日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日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用词不当之处,并简要分析。(共10分)
1.厨师用自己精心特制的米饭招待客人,客人觉得非常美味。
2.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尽努力,完成今年的植树目标。
3.加味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配制而成的。
4.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这种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可歌可颂的。
5.工作方法改进后,速度大大了,是原来的一倍。五、逻辑简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有人说,“三联书店王中发稿最讲究‘齐、清、定’”,这一话语中主要的预设有哪些,请分别写出来。
2.在一艘出海的船上,有位新海员还没有见过船长。这位新海员总喜欢穿着夹克衫不戴帽子在甲板上看海。一天,当他又在甲板上看海时,船长走了过来。船长突然停下来捡起了一个烟头,对这位海员大声说道:“我想知道这该死的东西到底是谁的?”这位海员略思片刻,然后慢条斯理地对那位船长说:“伙计,我说它是你的,因为是你发现了它。”请简要复述这位海员的论证过程,并说明其论证是否可靠?
3.下列论证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结论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强吗?请简要回答。
为了更好地估计当前社会公众掌握管理基本知识的情况,《管理者》杂志在读者中开展了一次管理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回收答卷并评分后发现,60%的参加者对于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的水平很高,30%左右的参加者也表现了一定的水平。《管理者》杂志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社会公众对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
六、阅读题。下文为《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文节选,阅读后回答问题。(20分)
一个屏幕伪社交症患者的自白
屏社交是技术上的一场完美革命,久而久之,在人性上不啻为深刻的由“深社交”向“浅社交”的全面退化。从此,社交礼仪等一切经验俱已成灰,直抒胸臆、无所顾忌的屏社交接管了我们的社交。其现实后果是,像我和另外一部分人,在屏社交里是活跃分子,一旦面临真实的生活现场,时常手足无措,不安,紧张,抑郁,成为“新常态”。
屏社交以其技术便利,限度地释放了人们难以餍足的贪欲,却无法帮助我们消化不断囤积的社交欲念和严重过剩的社交存量。正如在真实的有轻松氛围的社交中,没有人会去录音,可在屏社交中,几乎人人都很在乎聊天记录的备份和再转移――尽管你未必有闲情逸致再次查阅它。
屏社交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对有些人来说,屏社交与现实世界好比异面直线,交叉程度非常低,对有些人来说,两个世界早已打成一片难分彼此。屏社交还给公共社交带来了其他一些东西。几乎任何一个公共社交活动,都会被拍照分享――因为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人最关注的永远是自己,他需要时时确认在场以及当下的感受,然后通过分享它进一步强化这种确认。我们内心不安,分享的动作使我们成功地假装自己很忙,假装我们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并不孤单。屏社交的网络环境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同时又强化了这种分享(假装)冲动。这是我们在餐厅、商场的电梯过道、影院的买票队伍、地铁、公车、高铁等任何地方掏出手机和iPad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安的心灵需要一个外在、可控的从容支点。
我从屏社交里反省到的最有痛感的一条经验是,屏社交让陌生人社交侵蚀甚至取代了熟人社交。我们最熟悉的亲友常常不是屏社交中最积极的点赞党。比如我的母亲,她并没有一个智能手机,也不识字,她无法在我最精彩最有趣的那条动态下最赞,亦无法在我那条“感冒一个月还没好”的动态下给我赠送“药”和“拥抱”的屏图标。由于屏幕壁垒,她甚至无法获悉我的任何信息。这对她是不公平的。她是世上极少数几个可以不计成本、千里迢迢来看我的人,却很难拥有我的信息。屏社交使我们轻易获得了来自浅社交的点赞和关怀,这固然弥足珍贵,但毕竟无法与最亲密的亲友相提并论。可是,沉浸在屏社交里的我们,不是天天都很享受这种屏上的点赞和关怀并且无法自拔吗?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孤独,我们是如此渴望被关注被关怀。即便是屏社交里成本很低的关注,我们也倍感温暖和珍惜,因为它在电光火石问唾手可得。在屏社交里,我们并不是真的需要“真实的帮助”,而是需要被人“立刻注意到”,点赞和跟帖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有人说,是微信微博这些屏社交工具让人变得越来越孤独。我的看法恰好相反,适当使用屏社交工具,有助于缓解人类的孤独境况,爱微信的人都不喜欢孤独,但过度使用又让我们重新坠入孤独之境。正因为人类的内心是如此孤独,如此没有着落,如此渴望关心,我们才如此热爱屏社交,试图从中得到慰藉。在这一过程中,孤独得到了一些缓解。而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促使我们反省自身的孤独状况,我们不愿意承认自身的孤独,所以引咎于外,让微信微博背了黑锅。
我已经明白,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
1.结合语境解释以下词语。(每词3分,共12分)
(1)屏图标
(2)屏社交
(3)点赞
(4)“深社交”
2.简要问答。(8分)
作者在文末说:“屏社交只是战胜孤独的一种工具,而非逃避孤独的密室”,请问这里“密室”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作者借以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七、写作题。(40分)
阅读下列短文,请以“看得见”的思想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中心明确;论述、分析较为充分、全面,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或见解;书写规范,无病句错别字及标点错误,800字左右。
思想是看得见的
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是一本杂志的灵魂。二十多年来,《读者》杂志与改革开放同步,在人们生活各领域的思想观念方面,为改革开放推波助澜,这是它鲜活的生命力所在。
《读者》杂志所传递的,都是“看得见”的思想,它总是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透射出思想的光芒。
――一位年轻人的婚姻选择: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好人,还是一个有缺点但有个性的普通人?
――一位喜欢收藏的人士,终于没有买回那件心仪已久的藏品,而是留在了公共展馆。心动了,他就去看一看。他觉得,已将宝物收藏到了心中。
――姑娘的男友为了向她表“忠心”,拼命揭开前女友的“文革疮疤”,终于令姑娘忍无可忍,离开了这个自私而狭隘的男人。
――中日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方温驯、懒惰、弱不禁风,另一方顽强、坚忍、独立。 四个小故事,说的都是生活琐事,并不惊天动地;但分别反映了个性、开放、宽容、独立,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品格的组成要素之一。正是这些通俗、亲切、生动的故事,使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潜移默化至读者的心中。
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必须与国民素质同步。而这正是大众文化传媒肩负的任务。
开会、学习、读社论、发文件,是思想教育的传统途径。但对于《读者》杂志来说,它更着眼于“看得见”的思想。仔细想想又有哪些思想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呢?
以上就是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真题,更多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考研真题,欢迎大家查阅文都考研专硕真题栏目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