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份,12月份,往往有很多考生扛不住考研压力,在最后一刻放弃了考研,真的是十分可惜。更可惜的是,这些本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手段预测并加以避免。心理学可以测出人在压力下的应对方式,帮助考生面对考生焦虑。

周星驰有部电影《功夫》,一个小男孩在受欺负后,遇到一个乞丐,花了自己读大学的教育基金买了一本武林秘籍,担负起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咳咳,其实看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前面只是一场华丽的梦,是小男孩的幻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孩子遇到问题后会想,如果我是“XX”就好了......通过幻想来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需要。其实,这种应对方式在成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呢。

随着考试的接近,同学们会越来越关注学习的效果,也在心里不断的评估自己能考多少分?能不能考上目标院校?和其他人相比,自己属于什么水平等等。通常在11月份,大家会经历一场心态的起伏,可能有些同学会在考前崩溃、放弃。当然,也可能会以一种缓和、潜在的方式表现,比如不好好学习,玩乐增多,或者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变低等等。

大家都听过,可能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在平时学习很好,一到重大考试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你是不是这样呢?什么样的人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具有稳定性,通过一些问卷,就可以预测一个人可能的行为。

个体在处理来自内部或外部的、超过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被定义为是应付(coping)。准确地分析和判定一个人的应付策略,能够帮助我们判别所采用的应付策略的有效性,以及为应付技巧的学习和治疗性干预提供指导。也就是说,现在弄清楚你面对考研压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预测你将来会不会出现考试焦虑,并能通过干预及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