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推理是我们接触逻辑的“入门”题型,何谓“入门”?一是纵观近年试题,在逻辑30道题目中,翻译推理题目考察比例稳定在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在翻译推理部分所学的知识内容会贯穿在整个逻辑学习过程之中,如果把学习逻辑体系的过程比作建造一座大楼,那么学好翻译推理的知识无疑就为这座大楼打下了最坚实的地基。而今天文都考研小编要为同学们介绍的逆否等价定理作为五个等价定理中的第 一部分内容,是翻译推理部分最基础的推理原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究竟什么是逆否等价定理呢?我们一般将它的逻辑形式表示为:

p→q=非q→非p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p推q等于非q推非p,我们为同学们总结了相应的记忆口诀来方便大家记忆,即“前推后等价于否后推否前”。为了更清晰地认知逆否等价定理,在此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小例来辅助理解,“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针对这句话利用逆否等价定理就可以得到“如果地没湿,那么天没下雨”,根据相关翻译规则这两句话可翻译为“天下雨→地会湿”等价于“地没湿→天没下雨”。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道试题来感受一下这个知识点。

【例1】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

以下哪项与古人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① 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② 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③ 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A.仅①

B.仅②

C.仅③

D.仅①和②

E.①②③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翻译推理中的逆否等价定理,题干翻译为:非长城→非好汉,根据逆否等价定理得②。①③均翻译为:长城→好汉,与题干表述意思不一致。故选择B。

通过练习上面这道题,相信大家能够感受到逆否等价定理这个知识点本身难度并不高,只要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运用,那么相信大家在考场上遇到考察逆否等价定理知识的题目就可以处理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