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教育学考点总结—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刍议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这一主张的早期代表为斯宾塞。学科中心课程论是众多课程流派中的重要派别,也是考研教育学中的重要考点,下面文都教育就对“活教育”思想做浅要论述,希望能为考生的备考复习带来帮助。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为人类的种种活动做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他认为在学校课程中自然科学知识应占最重要的位置,学习自然科学是所有活动的准备。
即斯宾塞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编制课程应以人类“客观的文化遗产”——科学为基础,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为轴心,设置相应的学科。他认为人的兴趣主要有六个方面或六个层次并由此开设六类课程:了解事物“是什么”的兴趣,即经验兴趣,相应地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即思辨兴趣——相应开设数学、逻辑学、文法学课程等;审美兴趣——开设文学、绘画、音乐等课程;同情兴趣——开设语言课程;社会兴趣——开设公民、历史、政治、法律等课程;宗教兴趣——开设神学课程。
20世纪30年代,以巴克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校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也就是说,要素主义重视传统学科课程和系统知识的传授。
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永恒主义者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总体来看,永恒主义强调具有理智训练的传统永恒的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应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从上述几位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学科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学科中心主义过分注重知识,强调学科逻辑,重视学术性,以致于对于经验、心理逻辑、实用性有所忽视,且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
大家要想更透彻地掌握教育学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考研教育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登录文都网校,参考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的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