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考研知识点:大众、受众、用户等概念辨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大家利用分散学习,每日学习一个重要知识点,长此以往,必有所得。文都考研 小编特为考生整理了新闻与传播考研 知识点:大众、受众、用户、公众、媒介公民的概念辨析,希望对新闻与传播考研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20考研答疑交流:788281527【点击一键加群 】丨官网微博【@文都考研资讯 】
01大众
大众,西方翻译为“mass”,中性偏贬义,一般表示无特定目的的群众、民众。
这个概念相比于其他几个名词涵盖的范围最 广。可以说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你我他,都属于大众。但是在传播学语境中,大众一词很少使用,而逐渐演化为受众、用户等新词。
我们常常看见大众一词往往与其他词语结合形成新的学术概念。例如大众文化、大众社会。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 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叛》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大众社会,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大众化倾向的社会状态。
02受众(audience)
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
受众一词最常使用的语境是在大众传播时代,并且偏向于单向传输的目标群体。
在对受众研究中,许多传播学家提出了很多理论,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商品论“等等。理解受众的概念对学习这些理论时有巨大帮助。
在新媒体时代下,技术赋权下的公众早已与传者形成信息的双向传递与互动,因此受众的概念开始不适应于网络时代的传播语境,用户一词应运而生。
03用户
与传统媒体时代下满足被动信息获取的受众不同。用户更侧重于信息的生产与获取,换句话说用户可以理解为产消者。自己生产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消费媒体传递的内容。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学界和业界逐渐以用户替代受众成为研究的重点。
04公众
公众一词中性,基本意义是指包含自己在内的社会整体。
在传播学语境中,公众常常被认为有着诉求目的的群体。他们通过各种公共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期实现自己的诉求。同时对媒介发布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是在当前网络社会中,并非所有公众都是理性的个体。媒介素养欠缺的人依然存在,这也产生了媒介公民这一新的主体概念。
05媒介公民
要理解媒介公民,首先要理解公民的意思。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
传统媒体时代,尽管受众可能具备了主体意识和解码能力,但他们接受到的信息首先是经过大众传媒编码和议程设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作为“实践主体的身份”。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出现,公民利用媒介捍卫自己的权利的能力,媒介公民这一概念得以出现。
如果说公民的身份是在对公共生活的主动参与中形成的,而这个过程必须要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那么,普通民众就同时具备了受众和公民的双重身份,这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公众”身份。这种具有双重身份的“受众”,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公民”。
06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偏贬义,用传播学语言来说是由临时的集合行为所产生的聚集人群。
对于新传学子而言,了解乌合之众更多是从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去理解。
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以上就是新闻与传播考研知识点:大众、受众、用户、公众、媒介公民的概念辨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新闻与传播考研知识点,持续更新中,欢迎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