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考研小编提醒 这些“考研病” 找上你了吗
说到考研病症,我们常说的大概有:
盲目规划症;
专业迷茫症;
选择焦虑症;
考前紧张症;
心态崩溃症;
……
这些有的是暂时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间歇的,还有的是频繁的,但无论出现任何一种病症,都会对我们的考研进程进行一定的干扰,弄不好还会直接影响最后的考试结果,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心理病症探其底,究其因,对症下药。
01.
考研病症有很多,但其实他们在根源上还是逃不出那几个最根本的原因,比如:拖延、无目的无计划,再比如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等等,今天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分析一二。
心理学上有个“鸟笼逻辑”,它被认为是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是由一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效应。
故事是这样的:说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无止的解释和说明要轻易得多。
鸟笼必须装鸟,这就是鸟笼逻辑。
02.
而同样在考验中,我们好多小伙伴也容易被“鸟笼逻辑”所困扰,比如: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同学会想“我的本科院校不好,就注定考不上好大学的研究生”;
备考的时候想“我考不上研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不会有好生活”;
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不顾前因后果,惯用自己的经验去进行复习……
这样的情况在当我们得知别人复习的快很多、某某某复习进步大、XXX做题错的少等现象的时候才会被猛然敲击,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囿于强大的惯性思维,一直认为自己所想没毛病、复习方法没问题。
对此,传播学中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框架效果,它是说人在接受新消息或认识新事物的时候是在发挥之前积累的认知经验的作用,用以往的惯性思维去思考和认识。而有一些东西,特别是学习,想要获得进步,是需要我们突破和创新的。
03.
背单词自己背不会、速度慢,那我们就会积极去找讨教经验,同样,遇到自己复习上的问题,还是是主动突破思维局限。
考研不是“好学生”的专属,而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同学公平竞争的舞台;考研也不是人生的出路,一旦思维开阔了,很多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考研党爱和别人比较,复习过程中由于对自身的不信任容易受他人的误导,这是我们在复习中常见的症状。
那好多同学问,到底该怎么办才能分得清哪些要跟随别人,而哪些要坚定自己?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曾提出“韦奇定律”,是说即使你已经有了主见,但如果有10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尤其是身边亲密的“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同学、朋友、老师、家人。
这很符合考研党的现实:很多同学在定下考研目标的时候信心满满,但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对目标进行质疑、规劝:“那个学校太难考了,你考不上的”、“那个学校有黑幕,你不找关系你进不去的”等等,往往自己就先泄了气;以及复习过程进度看别人,买参考资料也看别人,或者奉经验贴为权 威……
实际上,听取别人的意见固然有助于我们把握更全面的信息,避免出现低级错误,但是我们也要学分分析别人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我们不能用别人的观点衡量自己的价值。
有的事情别人的建议是需要听取的,而有的则需要自己定,比如目标,你要清楚自己的水平,找准自己的方向,通过自己的思考确立自己的目标,一旦确立好了,就不要盲目跟风左右摇摆。要走出韦奇定律的误区,不然只会导致无所适从,情绪失调,最后一事无成。
04.
再有一个就是关于目标。
近些年,大家报考的目标院校越来越集中,城市越来越集中,专业也一样,社会需求的驱使使得考研出现这种情况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定下宏大目标的时候,不要惧怕,而是要更加勇敢。
这也就是卡瑞尔公式所说的“做最坏的打算,做最 好的准备”。具体是指:唯有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在精神上先接受了它以后,才会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上。
有了高远的目标,就等于实现目标的一半,但不代表一定能实现,有同学因为这个沾沾自喜就显得过于不成熟了,往往越是目标遥远越需要准备充分,以及我们应该在制定了目标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比如问你自己:
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万一没有考上,自己能不能都接受?
这些都是提前要做的心里建设,但并不意味着不自信。我们要理性对待这一点,要意识到任何结果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我们应该告诉自己只要自己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勇于面对。因为考研不是人生的出路。
明确了这些,任何情况出现时,我们都会淡定对待,有成熟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