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汇总

文都考研网整理

随着考研报考人数增加,考研初试必定会逐渐加大。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考察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研究分析能力,即分析专业热点信息。由于经济学专业本身就是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时代联系紧密,更要多加关注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信息!文都考研给大家打来了一周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汇总!

一、国 内 经 济 热 点

1、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千亿美元

9月29日,商务部副部长表示,经过6年的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副部长表示,6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超过7200亿美元,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达到了480亿美元。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了5个自贸协定,与37个国家建立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与5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与19个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工作机制,与14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协议。 对于未来推进方向,副部长表示重点在五个方面。,搭建开放平台,帮助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二是开拓双向市场。深化与相关国家的发展战略、产业、项目和政策对接,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三是畅通贸易通道。稳步推进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拓展货源,促进贸易便利化。积极推进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完善沿线物流基点、信息平台与供应链。四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五是强化管理服务。将加强国别产业指导、完善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 评论:一带一路是个老话题了。“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在这里,我们关注该话题的经济部分。 提出背景是: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4、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这些东西现在不用你记。 事实上,一带一路的提出与2013年左右,我们国内经济表现出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去产能成为迫切需求的经济状况相对应。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为了应对危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发动了超过4万亿资金刺激经济,且大部分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进入经济体之中。社会资源被引导着向基建方向倾斜。 经过几年的发展,出现钢铁、电解铝、合金,粗铜等行业库存增长,开工率迅速下降的产能过剩迹象。国内基建愈发饱和,去产能又不能直接摧毁,折旧又将是巨大损失,的方法是找到这些产能的接盘者。一带一路顺应了这个需求,沿线发展中国家恰好需要外资投资与相关产能,而将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又能做到有效率地去产能。 2、个税改革一周年

10月1日,是去年10月1日个税改革率先在工薪阶层实施开始,至今个税改革实施刚好一年。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仅个税改革启动以来的9个月时间里,个税减税高达4077亿元,绝大多数纳税人从中分一杯羹。受此影响,政府个税收入也出现下滑,降幅达到30%。 从减税政策设计来看主要有三点:综合所得的起征点标准至5000元/月,以前工薪起征点是3500元/月;3%、10%、20%三档低档税率级距范围大幅扩大,这实质起到了降低税率效果,也成为这轮减税看点;引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符合条件纳税人能获得相应额度扣除,相当于起征点进一步。 尼尔森中国区总裁Justin Sargent表示,“政府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企业税费成本降低,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活力,同时个税改革使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拉动了社会消费增长。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认为,个税改革在2019年减税额约6600亿元,可直接带动消费规模接近2000亿元,相当于2018年GDP的0.2%。考虑减税的乘数效应(按平均边际消费倾向0.481测算),预计总共将拉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 评论:尽管最近一轮个税改革已经在去年完成,但是关于个税的话题并不会就此停止。我国个税征收的群体集中在中等收入群体,而对真正高收入群体有效征收的部分很少,纳税群体总人数也只有3千万左右。 税收的同学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关于税收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方向,譬如“下一轮个税改革需要更注重公平,强化个税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因为个税减税虽然低收入者比重更高,但从减税规模来看,中高收入者更多,尤其是专项附加扣除更多的是中高收入者才能享受。” 对宏微观考生来说,只需要关注个税下降对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刺激,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刺激消费能够作为净出口、投资、消费这“三辆马车”之一带动经济增长。如果在论述题里考察,你可能还需要将时间轴由短期拉到长期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将古典经济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理论结合起来论述。另外,我们还关注到甘犁教授提到的减税的乘数效应,这与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等可以结合起来复习。

3、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

10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1至7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基础设施投资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2.2%,增速比1至7月份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2和7.3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7.7%,增速比1至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1.0%。 此外,数据显示,1至8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8.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5.1%。 评论:依旧是今年“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积极”的体现。基础设施投资在宏观经济学之中,对应的是政府购买,这里可以考察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如果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当然是AS曲线向右移动了。 对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观察与追踪,目前看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是肯定不会变的,只会更积极,但是货币政策可能会适度宽松一些,上个月的降准与各项量化宽松都是这一逻辑的认证,另外则是全球货币政策环境的刺激。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特别是美联储与欧元的降息,给了人民币更多的宽松空间,随着目前这轮“猪周期”对通胀的影响逐渐被消化,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就会更大。 我们将持续追踪,看看美联储10月份是否会继续降息。由于上一轮降息中国央行并未跟进,那么这轮跟进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二、国 际 经 济 热 点

1、日本正式上调消费税至10%

10月1日起,日本政府正式将消费税至10%,这是日本自2014年将消费税从5%升至8%后,时隔5年再次税率。据悉,上调消费税带来的税入将主要被用于社会保障支出。 消费税后,日本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上涨,包括水电煤在内的公共服务价格也将相应上涨。据测算,如果此次增税针对所有商品和服务,日本政府每年可增加5.7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8日元)税入。考虑到全面消费税会给居民带来很大负担,日本政府决定在生鲜蔬菜、大米、肉类等方面维持8%税率。 此外,日本政府还推出总规模达2.3万亿日元的临时政策措施,以减小增税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政策措施通过有孩子或低收入家庭可获得商品优惠券,以及购买住房、汽车可享受税收减免等方式进行。 评论:从宏微观经济学考察的角度来看,税率的变化可以影响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从而进入计算方程之中进行考察。这 在日本经济问题上。日本经济增长早就陷入停滞,全球经济上涨周期没有上涨,下降周期却逃不掉。随着经济下行,政府税收收入下降是意料之中,但是作为发达经济体的日本,还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人口大多都是只消耗资源而不能再生产资源,如果这些老龄人口能够负担起自己的生活,那么也不会给政府造成经济压力。 事实并非如此,近些年来,日本早已陷入需要不断加大对老龄人的资助的境况之中。我们看到这一轮增加消费税所得的收入用途里面,就包含了老人社会保障一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财政收入方面,经济下行带来收入下降,增加税率尽管能够在短期内税收,但长期下来则会压制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这不不是解决财政收入问题的长久之计;在支出方面,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结构来看,日本的人口倒金字塔型人口,人口形势很难短期逆转,支出可能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财政赤字的问题可能会愈演愈烈。

2、澳洲联储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

10月1日,澳大利亚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10月现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75%,预期0.75%,前值1%。此为澳联储5个月内第3次降息,此前澳大利亚联储在6月和7月连续两个月降息。澳联储指出,全球经济前景风险倾向下行,消费前景是主要不确定性来源,就业指标也显示就业增长可能将放缓。因此降息旨在支撑就业及薪资增长。 “澳联储今年决定进一步降低利率,以支持就业和收入增长,并使人们更加相信通胀将与中期目标一致。澳大利亚的经济仍有闲置产能,较低的利率将有助于在这方面取得进展。澳联储还考虑了导致全球利率下降趋势的因素,以及这一趋势对澳大利亚经济的通胀结果的影响。”,“合理的预期,是澳大利亚将需要一段长时间的低利率,以实现充分就业和通胀目标。” 评论:全球货币宽松周期仍然在继续。关于这个话题的评论,前面各期热点之中多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但也会持续保持关注。 我们看到,上文有一句话“降息旨在支撑就业及薪资增长”,降息支撑就业的说法我们论述过了,降息对于企业家来说,从银行的利率下降,于是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下降,就算是企业经营的收入结构不变,资金成本的下降也能企业利润率。 而后半句“薪资增长”,这里指的应该是名义薪资,细心的同学在学习通货膨胀的成本以及好处的时候,应该能够理解这一句,即在经济形势较差的时候,企业能够借助通胀给工人提名义工资,尽管名义薪资在上涨,但是实际工资仍可能是下降的,工人会误以为工资仍然是上涨的。

3、韩国首次出现负通胀

10月1日,韩国统计厅数据表明,韩国9月年化通胀率有记录以来首次跌破零,主要由于农产品价格暴跌,加上消费者需求疲软。数据还显示,韩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跌0.4%,导致自1965年开始发布这一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的通胀率。 另一方面,韩国9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1.7%,预估是-9.6%,前值是-13.8%。韩国9月份进口同比下降5.6%,预估是增长0.8%,前值-4.2%。 评论:其实这是两个新闻。第二条比较好理解,一是全球经济影响,二是日韩双边关系恶化,贸易争端加剧。 条,通胀率跌破零,其实就是通缩的意思。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是重点中的重点,作为名词解释,你只需要掌握教材的表达即可。但是作为经济学学徒,我们在前面阐述过,要深刻理解通胀与通缩的根源在于货币的供给,当货币的供给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就会出现通胀;当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就会出现通缩。 怎么理解呢?我们知道,按照教材的定义,通胀的表现是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那跟货币供给有何关系呢?假设整个社会总产品是10单位,目前货币总量是100元,经济增长速度为10%,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为120%,那么原本每单位产品对应10元,新一期就变成每单位产品对应20元,商品本质不变,“价格“变化了。所以,价格变化只是通胀与通缩的表象,通胀与通缩的根源在于货币。 这样就好理解了,韩国出现通缩的情况,意味着其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处于很好的位置,他们可以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释放货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而不需要像通胀严重的国家一样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需要受通胀掣肘。另外,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及方程,在失业与通胀选择上,他们也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

4、美联储10月份降息概率上升

10月4日,据CME”美联储观察“估计,美联储10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8.2%,维持当前利率的概率为11.8%;12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3.1%,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52.1%,维持当前利率的概率为4.8%。 评论:相关评论请查阅前期内容,此处仅作为观察。 美国9月份各项数据如预期,特朗普政府的压力、经济下行压力,鲍威尔的发言,都表明美联储今年继续降息的可能性在逐渐上升。 5、美欧贸易争端持续升级

10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于10月18日起正式对欧盟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对于美方的征税措施,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当天表示,如果美国对欧盟商品加征减税,欧盟将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回应。 10月4日,西班牙负责欧盟事务的国务秘书路易斯·马尔科·阿吉里亚诺4日代表政府召见美国驻西班牙大使杜克·巴肯,抗议美国政府计划对部分欧盟输美产品加征关税。 西班牙首相府4日晚发表声明说,西班牙政府坚决反对美国对一系列欧盟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希望美国能够认识到,在未来几周内达成一项协议是必要的,“以避免破坏体现双边关系特征的合作精神和谅解精神”。 根据西班牙食品与饮料产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美国是西班牙食品及饮料在欧盟外的大出口市场,西班牙每年向美国出口价值超过17亿欧元的食品和饮料。 西班牙EAE商学院教授玛利亚·安赫尔·路易斯对此评论说,加征的关税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一旦加征关税,美国国内的西班牙红酒、橄榄油、奶酪爱好者只能为相关商品担负更高价格。 评论:美欧贸易争端在8月份的时候我们就有写过,当时只是双方口水战,并没有确定真的加征关税,此番美国方面正式加征关税,欧盟也表明像前期威胁一致,将采取回应。

欧盟此前就曾表明,将对来自美国的汽车进口行业加征关税以应对。要知道,美国对欧盟国家的汽车产业出口是其双边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金额强大,涉及到的就业岗位也非常多,一旦欧盟增加进口关税,对双边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关于贸易争端的考察方式,我们也写过好多回了。主要包括中美贸易争端,日韩贸易争端,美欧贸易争端,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作为考生,我们仍旧是要回到理论基础上,首先是为什么国家之间会发生贸易,即贸易给参与国带来了什么好处,这个考点就是消费可能性曲线的外扩,带来效用水平的上升,这是微观理论基础。我们还可以分析关税对政府部门,对生产者、对消费者、对整个社会的效用水平分别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比较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比如贸易限额制给上面不同群体的效用水平带来的变化及其差异。 有时候,热点新闻写出来,只是想提醒你们,理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理论就在实践之中。

三、其 他 基 本 面 数 据

1、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持续恶化

10月1日,日本央行发布日本9月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9月为5点,比6月调查下跌2点,为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并创下2013年6月以来新低。 日本央行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是反映日本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指数为正值意味着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多于持悲观态度的企业。其中,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最 具代表性。本次调查于8月27日至9月30日进行,共有9700余家企业提供有效反馈。 评论: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决定了其当下投资,因为制造业的投资通常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这里面包括新增加投资以及对原有资产折旧的投资。

2、世贸组合下调全球贸易增速预期

10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下调2019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到1.2%,此前预计为2.6;下调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到2.7%,此前预期为3%。 另外,9月30日,标普下调美国当前财年的GDP预期至增长2.3%(之前料增2.5%),下调2020年预期至增长1.7%(之前料增1.8%),并预计美联储今年还会降息一次。

10月2日,包括德国经济研究所、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在内的五家德国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发布了名为《德国:经济进一步降温——工业陷入衰退》的报告,报告大幅下调对德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9年德国GDP增速仅为0.5%,在年初的报告中,这些机构的预测增速为0.8%。

3、各国家公布9月份PMI数据

1)英国9月制造业PMI为48.3,前值为47.4,预期47;9月服务业PMI49.5,预期50.3,前值50.6。综合PMI为49.3,预期50.0,前值50.2。

2)德国9月制造业PMI降至41.40,创2009年6月以来水平;

3)美国9月份Markit制造业PMI值为51.1,预期51。美国9月份ISM制造业指数跌至47.8,创10年新低。

4)中国9月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9月服务业PMI也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53.0%。

5)欧元区9月服务业PMI终值51.6,预期52,前值52. 注:PMI,即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一个综合指数,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ISM制造业指数(Institute of Supply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Index)是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重要数据。ISM制造业指数是首份以制造业为焦点的月度经济报告,分为制造业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两项,对反映美国经济繁荣度及美元走势均有重要影响。 Markit制造业PMI是衡量在指定月份内美国制造业商业环境变化的指标。这个指标是基于对在私人制造业公司工作的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通常,采购经理人可以在公司其他员工之前跟踪市场状况的变化,因为采购过程要提前于公司的生产活动。采购经理人是最 先注意到这种变化的群体。选择的抽样调查对象也是为了尽可能涵盖全国范围内的大型企业的数量。与ISM发布的PMI不同,Markit PMI 只包括来自私营企业的信息。

以上就是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信息汇总,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信息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信息汇总

热门推荐

公告

    考研热搜词

    热点文章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