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研复习:艺术集体化创作现象
在艺术学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每天梳理一个专题或知识点,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艺术考研复习:艺术集体化创作现象。
自20世纪60年代,艺术创作进入了后现代语境,在此语境下,当代艺术出现了集体创作的倾向。
从哲学基础看,后现代主义的集体创作的思想根源主要来自于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等,如果说现代主义更倾向于尼采哲学的“日神精神”,那么,后现代主义更倾向于尼采哲学的“酒神精神”,其具有更加彻底的悲剧色彩。
从人的主体性问题来看,现代主义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色彩,强调弘扬个性与表现自我,后现代主义的集体化创作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较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反叛更加彻底,表现在“主体已经死亡,人不再有主体性而言”。
从艺术作品本身的性质出发,传统艺术为精英文化,强调独创性和性,这也是许多古典主义传世名画的价值不菲的原因之一。而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强调复制性、大众化、娱乐化,而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是典型的诞生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形式,因此偏向于集体化创作。
就后现代艺术自身而言,后现代主义的集体化创作,首先消解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其次消解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最后更是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如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西游降魔篇》,网络文学改编作品《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以及众多现象级综艺节目,如《极 限挑战》、《偶像练习生》;话剧舞台上的实验话剧,形式多样的“行为艺术”等等,这些作品通常都是艺术家集体创作的产物。同时,在这个强调用户体验和交互性的传媒时代,大量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满足了受众多屏观看,多屏互动的要求,与此同时观众也成为了艺术创作集体中的一份子。
就文化发展的目标看来,后现代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平面感,反对文艺向深度开掘,主张无深度的平面文化,追求感官刺激和文化游戏,使得文化进一步向世俗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和商品文化发展。例如《女神的新衣》、《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其带动的商业价值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集体创作的“复制性”导致“快餐文化”的泛滥,使千锤百炼、呕心沥血的文化力作变得匮乏,艺术的独创性和性被大幅消减。列如,今日类型雷同的电视剧或版权引进类栏目滥觞,而如《大宅门》、《87版红楼门》等经典佳作却难再现。需要指出的是,集体创作与艺术个性并不矛盾,在集体创作,群策群力的背景下,我们仍旧呼吁有个性的精品力作出现,实现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
以上就是艺术考研复习:艺术集体化创作现象。更多艺术考研复习资料,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