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作为考研政治中比较难的学科,考生复习时要多进行马原部分的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练习。文都考研政治任老师为考生们按章节梳理了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我们先来看看马原第二章节的历年真题吧!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节 唯物论

哲学派别的划分

1995年理科第2题(单选)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997年理科第1题(单选)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000年文科第2题(单选)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呆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009年第1题(单选)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物质和意识

1992年文科第6题(单选)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994年理科第1题(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996年理科第1题(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006年第1题(单选)世界上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对立的

2014年第17题(多选)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A.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015年第17题(多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工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产过程说明( )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13年第1题(单选)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1999年理科第1题(单选)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002年文科第16题.(多选)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005年第1题(单选)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007年多选第17题(多选)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A. 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 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 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 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2010年第17题(多选)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2017年第2题(单选).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A.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实践和人类社会

1995年理科第3题(单选)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实践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2008年第3题(单选)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4年第1题(单选)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017年第17题(多选)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  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

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992年文科第20题(改编为单选)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2002年理科第1题(单选)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2003年第2题(单选)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2004年第2题(单选)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003年第1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08年第1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参考答案:

哲学派别的划分

1995年理科第2题(单选)C

1997年理科第1题(单选)C

2000年文科第2题(单选)A

2009年第1题(单选) A

物质和意识

1992年文科第6题(单选)B

1994年理科第1题(单选 A

1996年理科第1题(单选)D

2006年第1题(单选)C

2014年第17题(多选)AD

2015年第17题(多选)ABD

2013年第1题(单选)A

1999年理科第1题(单选)A

2002年文科第16题.(多选)ABE

2005年第1题(单选)B

2007年多选第17题(多选) AD

2010年第17题(多选)ACD

2017年第2题(单选)C

实践和人类社会

1995年理科第3题(单选) D

2008年第3题(单选) D

2004年第1题(单选)B

2017年第17题(多选)ABC

1992年文科第20题(改编单选)D

2002年理科第1题(单选) A

2003年第2题(单选)C

2004年第2题(单选)D

2003年第1题(单选)D

2008年第1题(单选) D

这就是考研政治马原第二章节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建议考生在进行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练习时,分章节整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