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2020专业课大纲,其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具体内容以及参考书目。文都考研还会为大家整理其他专业课大纲,请大家持续关注文都考研!
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专业课大纲(包括参考书)
一、考试性质431 金融学综合
《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 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 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 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金融学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
2、利息和利率:利息、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
3、外汇与汇率: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币值、利率与汇率、汇率决定理论
4、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市场及其要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机构(种 类、功能) 5、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 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6、现代货币创造机制: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中央银行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 过程
7、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货币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9、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
10、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理论、巴塞尔协议、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
(二)公司金融
1、公司金融概述:什么是公司金融、财务管理目标
2、财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3、长期财务规划:销售百分比法、外部融资与增长
4、折现与价值:现金流与折现、债券的估值、股票的估值
5、资本预算:投资决策方法与比较、自由现金流、项目净现值、增量现金流、净现值运用、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6、风险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的度量、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
7、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贝塔(β )的估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8、有效市场假说: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有效市场与公司金融
9、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资本结构、MM 定理
10、公司价值评估: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参考书目: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学》新版,姜波克,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金融》马君潞、陈平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公司金融》(第三版),朱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另外《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证券投资学》(第二版)霍文 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可供参考。
一、考试目标
651 哲学综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哲学硕士考试科目《哲学综合》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 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研究分析和文字表达 等基本素质,选拔具有一定深造潜力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业研究和教 学人才。
要求考生:
1. 了解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常识。
2. 掌握主要哲学人物、流派的基本观点。
3. 具有分析和研究哲学概念和问题的一般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中国哲学部分:
1. 孔子的仁的思想。
2. 孟子的四端说。
3. 荀子礼论。
4. 老、庄哲学。
5.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6. 慧能禅宗思想。
7. 朱熹的天理说。
8.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9. 王阳明的良知学。
10.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11.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二)西方哲学部分:
1.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
2. 苏格拉底的哲学。
3. 柏拉图的理念论。
4.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5. 贝克莱的哲学。
6.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
7. 笛卡尔哲学思想。
8.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9. 康德的“范畴”学。
1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原理
3、哲学基本概念(物质观、自然观、实践观等)
4、哲学原著选读
(1)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一、考试目标
8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专业学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是 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 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一般能力和培育潜能,以便选拔具有深造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培养高级人才。
二、考试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具有阅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基本素养。
3、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
1、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
4、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
5、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原理 1、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历史唯物主义 的通信)
2、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
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4、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5、劳动价值理论基本内容。
6、自然辩证法基本内容。
(三)哲学基本概念
1、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及其物质观
2、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及其自然观
3、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实践观
4、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及其自由观
(四)哲学原著选读
1、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5、马克思:《资本论》(卷)
6、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7、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
8、毛泽东:《实践论》
一、考试目的
852 中国哲学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国哲学硕士专业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收硕士 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公平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 国哲学专业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以及培养前途,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能的 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的基础研 究人才。
二、考试要求
意在测试考生掌握解读古代哲学典籍、分析哲学观点、论证哲学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具体说来,要求考生掌握:
1,古代哲学典籍的基本阅读能力,了解其基本概念与思想内容;
2,分析其中的哲学原理,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3,著 名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影响;
4,基本的行文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
先秦诸子学
1、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基本思想
2、《论语》、《老子》、《庄子·逍遥游》、《墨子·兼爱》、《孟子·梁惠王》、《荀子·性 恶》等
3、《易传》 两汉经学
1、董仲舒与《春秋繁露》
2、扬雄、《白虎通义》 魏晋玄学
1、王弼的思想
2、范缜与“神灭论” 隋唐佛学
1、智顗与天台学
2、玄奘与法相学
3、法藏与华严学
4、慧能与禅宗 宋明理学心学
1、张载、周敦颐、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李贽的主要思想
2、理学、心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清代朴学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的主要思想 近代思潮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思想
一、考试目标
853 西方哲学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现代哲学》科目考试的目标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 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分析思维、 文字表达等基本素质,选拔出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一 定思想气质、批判精神和学术研究能力的高层次理论人才。
要求考生:
1. 了解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概括。
2. 掌握现代西方主要哲学人物、流派的基本观点。
3. 具有分析和研究西方现代思潮的一般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思想。
2、分析哲学的基本观念。
3、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
4、新康德主义流派。
5、新黑格尔主义。
6、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7、海 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8、蒯因的哲学思想。
9、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
10、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11、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
12、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
13、德里达的解构思想。
14、怀特海的哲学思想。
一、考试目标
855 伦理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伦理学硕士专业《伦理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招收伦理学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 是否具备攻读伦理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育潜能,以便选拔具有深造 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培养高级人才。 二、考试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熟悉中外伦理学史;
3、关注现实伦理问题;
4、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伦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内容
1、伦理、道德和伦理学
2、伦理学的主要类型和主要伦理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意义和特点
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道德的关系
5、道德同上层建筑中其它因素的关系
6、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7、道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8、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
9、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的联系与区别
10、个体道德规范和道德人生
11、社会伦理规范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
12、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在当代的发展
858 科学哲学
本 《科学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试。主要包括 20 世纪以来科学哲学的整体发展脉络,逻辑经验主义、历史主义、批判理性 主义、科学实在论、工具主义、建构经验主义等流派的产生与发展概况,每个流派的重要代 表人的基本观点,他们之间的争论与分歧等。
657 宗教学原理 宗教学原理应了解:(1)世界宗教学学科发展史、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理论模型;(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3)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 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857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应了解:(1)世界各主要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2)东西方各国的文化特点和基 本内涵;(3)世界文化中的宗教因素的认识、理解以及文化和宗教的基本关系。
911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
1.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 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参考书目:
蒋学模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第 13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 19 版),商务印书馆,2017 年版。
1、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
912 中国经济思想史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人物、著作、事件、观点)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人物、著作、事件、观点) 2、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人物、著作、事件、观点) 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人物、著作、事件、观点)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人物、著作、事件、观点) 3、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现实意义
参考书目:
1、叶世昌:《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2、叶世昌:《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赵晓雷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4、钟祥财:《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年版。
913 中国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1840 年以前)30% 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949 年)70%
参考书目:
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 1 月出版
微观部分
914 西方经济学(经济研究所)
1.消费者选择理论:偏好、效用、优化选择与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期选择、不确定性
2.生产者理论: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利润化与厂商供给
3.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均衡与效率、垄断市场、寡头垄断 市场、要素市场理论
4.博弈论:战略式博弈、扩展式博弈、纳什均衡、重复博弈
5.一般均衡理论:交换经济、生产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交换经济中的福利经济学两大定理
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 宏观部分
1.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指标及核算国民收入的基本方法
2.经济增长理论:索罗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
3.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
4.总需求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IS-LM 模型与总需求、财政、货币政策与总需求
5.总供给理论:粘性工资模型、价格错觉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菲利普斯 曲线与总供给
6.开放经济:国际收支、汇率、浮动和固定汇率下开放经济、国际利差
7.宏观经济政策争论、政府债务与赤字
8.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消费、投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18 年出版。
916 人口经济学(经济研究所) 人口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的重大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如人口增长、人口 政策、人口流动、城市化、就业、社会保障、老龄化、资源环境等有关现实人口问题的现状、 问题与解决的对策思路。
参考书目:
1、杨云彦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 张善余著《人口地理学》 ,3、马寅初《新人口论》,等等。
(一)概率论部分:
915 统计学(概率论与统计学)
1.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2.概率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3.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
4.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和特征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0-1 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和泊松分布。
6.泊松定理及其运用。
7.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8.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推导,t 分布、F 分布和 分布。
9.多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边际分布和条件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10.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期望、方差、标准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 与方差,条件期望,切贝雪夫不等式。
11.大数定律和中心极 限定理,随机变量的各种收敛定义。
(二)统计学部分: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2.数据的预处理,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3.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4.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5.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估计的优良性质。
6.正态分布下的区间估计。
7.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显著性水平和 p 值。
8.正态分布下,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的参数的假设检验。
9.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
10.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1.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多重共线性现象。
参考书目: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
919 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1.现代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3.偏好与效用
(1)理性选择理论
(2)效用理论
(3)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
(4)特殊的偏好形式
(5)效用化与选择
4.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1)收入和商品价格变化的效应
(2)需求函数与消费者剩余
(3)斯拉茨基方程
5.市场需求与交换
(1)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2)需求弹性及其分类
(3)弹性间的关系
(4)相互得益的交换
6.技术与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由来
(2)技术边界与生产函数
(3)边际生产力及其递减规律
(4)技术进步的作用
(5)短期生产函数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6)长期生产函数与规模报酬
7.生产成本及厂商选择
(1)成本函数:生产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2)短期生产成本及其关系
(3)长期生产成本及其关系——扩张线与长期总成本
8.利润化的拓展讨论
(1)利润化与企业供给
(2)市场供给与弹性
9.市场理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及其模型
(3)垄断竞争市场及其模型
(4)寡头市场及其模型
10.要素市场与要素分配理论
(1)生产要素的需求
(2)生产要素的供给
(3)要素市场均衡及其分配原理
11.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1)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2)福利经济学概述
12.外部性、科斯定理与公共品
(1)外部性的界定及解决方法
(2)科斯定理
(3)公共品
13.博弈论概述
(1)博弈概念及分类
(2)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4. 新制度经济学
(1)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
(2)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宏观经济学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1)基本概念
(2)深入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与多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2.国民收入决定
(1)总需求、总共给的决定因素
(2)总供求均衡及其变动
(3)总收入—总支出(NI—AE)模型分析
(4)完全的“NI—AE”分析
3.货币市场的均衡
(1)货币的定义
(2)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要观点
(3)货币需求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1)IS-LM 分析
(2)IS-LM 的操纵
5.财政政策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自动的财政政策
(3)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综合财政政策
6.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定义、内涵、分类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货币主义者和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上的争论
7.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际收支平衡、资本项目、经常项目、浮动汇率、固定汇率、外部均衡等该概念
(2)蒙代尔模型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8.经济周期
(1)乘数—加速数模型
(2)希克斯经济周期
(3)长期波动——康德季耶夫周期
9.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哈马模型
(3)索罗模型
10.其他
(1)通货膨胀的类型
(2)菲利扑斯曲线
(3)通货膨胀与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4)奥肯定律
(5)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等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理论扩展与应用,胡晓鹏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蔡继明,南开大学出版社
区域经济学:大学统编教材
(一)1648 年后各国际体系
676 国际关系史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冷战后体系;形成 的时间。
2、各国际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
(二)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十年战争、反法联盟、神圣同盟、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四国同盟、克里米 亚战争、普 法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 两次巴尔干危机、萨 拉列窝事件、法绍达事件、9.18 事件、柏林-罗马轴心、珍珠港事件、柏林危机、苏伊士运 河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海湾战争、9.11 事件。
(三)重要国际会议与条约
《乌特列支条约》、维也纳会议、威尔逊十四点、巴黎和会、热那亚会议、拉 巴洛协定、鲁 尔危机、洛桑条约(1923)、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 贝尔福宣言、伊犁条约、 朴斯茅斯条约、布列斯特和约、国际联盟、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大西洋宪章、开罗宣言、 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宪章、雅尔塔会议、 日美安全条约、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东 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六方会谈、 马斯特里赫条约。
(四) 重要国际组织与合作机制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欧佩克、77 国集团、不结盟运动、北约、10+3 合作机制、八国集 团、20 国集团、联合国改革、北美自由贸易区。
(五) 重要的概念、倡议 均势、维也纳体系与大国协调、卑斯麦外交、门罗主义、租借法案、中立法案、凯南主义、 马歇尔计划、舒曼计划、艾森豪威尔主义、杜鲁门主义、冷战、尼克松主义、星球大战计划、 结盟、两极、多极、核竞赛与核军控恐怖主义、中美关系与三个公报、单边主义、新保守主 义、北约东扩、和平崛起、和谐世界。
参考书目:
《战后国际关系史纲,1945--1987》
《当代国际关系》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世界经济学》
《发展理论导论》
《20 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
《新结构经济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霸权之后》、《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
《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 威》
《全球化世界的治理》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
《国家与市场》(第二版)
《权力与相互依赖》
《中国崛起的时间与空间》
《普通发展学》(第二版)
《国际发展合作与非洲:中国与西方援助非洲比较研究》
《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
876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中国外交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部分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全球治理理论; 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 增长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二)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非国家行为体;现代化理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的和平发 展道路;国家对外政策分析;国际生产体系;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重大事件 全球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一带一路”倡议;新兴经济体崛起;G20 峰会;APEC 峰会;金砖国家 峰会;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颜色革命;中东政治格局变化; 北极开发;海洋权益;联合 国气候变化会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 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东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四)国际政治经济重要概念 全球化;逆全球化;全球治理;软实力;国际体系;相互依存;公共产品;全球公域;气候变 化;能源安全;中国模式;发展问题;金砖国家; 国际经济失衡;全球价值链;世界市场;跨国公 司;要素流动;国际货币市场;长周期;包容性发展;科技革命。
中国外交部分
(一)重大事件 抗美援朝;金门危机;中苏论战;珍宝岛事件;中美建交;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中美南海撞机 事件
(二)重要会议 万隆会议;日内瓦谈判;朝鲜半岛六方会谈;中非论坛;联合国气候大会;
(三)中国与国际组织、国际体系
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与不结盟运动;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 APEC;中国与 77国集团;中国与欧盟;中国与 G20;金砖国家;中国与国 际体系的关系
(四)重要概念
“一边倒”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理论;集体安全与集团外交; 人权外交;危机外交
(包括中国的斡旋外交、中美之间的危机管理等);中国和平 发展道路(两份白皮书);公共外交
参考书目:
《战后国际关系史纲,1945--1987》
《当代国际关系》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世界经济学》
《发展理论导论》
《20 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
《新结构经济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霸权之后》、《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
《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 威》
《全球化世界的治理》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
《国家与市场》(第二版)
《权力与相互依赖》
《中国崛起的时间与空间》
《普通发展学》(第二版)
《国际发展合作与非洲:中国与西方援助非洲比较研究》
《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
一、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 世界经济
2.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性
3.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意义
931 世界经济
4. 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 国际分工
1.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2. 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3.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及其影响
4. 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5.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与特点
三、 世界市场
1.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 世界市场结构
3. 世界市场的性质和特点
4. 世界市场的区域化与一体化
5. 世界市场的价格机制
四、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界定和特征
4. 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五、 国际贸易投资体制改革的新主题
1. 国际贸易投资体制新特点
2. 国际贸易投资体制的发展趋势
3. 重大国际贸易投资谈判议题焦点、分歧与对中国的影响
六、 贸易自由化
1.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历程
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贸易自由化的推动
3. 世贸组织与国际贸易体系
七、 金融国际化
1. 金融国际化的内容与发展
2. 国际货币市场
3. 国际资本市场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4. 金融创新对金融国际化的意义
5. 银行业的国际化
八、 生产一体化
1.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特征
2. 跨国公司:一体化世界经济中的企业组织形式
3.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九、 跨国公司与世界生产体系
1.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及其特征
2. 影响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因素与环境
3.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变化对当代世界生产体系的影响
十、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全球化经济的运行机制
1. 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与理论建设的现实需要
2. 世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十一、世界经济的增长
1. 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轨迹
2. 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
3. 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增长
4.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内涵、趋势与影响
十二、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周期问题
1.世界经济的周期性与周期的同步性
2.长周期的性质和解释
3.世界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根源和影响
4.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重大主题
十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额不平衡
2. 发达国家的经济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3.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4. 新兴经济体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5. 转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6. 全球化经济的要素分布与收入分配
十四、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全球性问题
1.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其认识
2. 环境问题
3. 资源问题
4. 人口问题
十五、要素流动的结构与全球经济再平衡
1. 要素流动的结构与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布局
2. 全球化经济的生产布局及其贸易效应
3. 全球发展协调与后全球化时代的主题
4. 中国参与全球再平衡与发展战略的调整
十六、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
1. 相互依赖的产生
2. 相互依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国际经济传递机制
十七、国际经济协调
1. 国际经济协调的背景及其理论分析
2.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3.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协调
4.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5. 全球化冲击下的新问题
十八、国际经济组织
1. 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
2. 国际经济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3. 联合国经济机构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4. 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
十九、国际投资政策协调与体制建构新趋势
1. 国际投资体制与政策协调的研究综述
2. 国际投资体制建构与政策协调的发展演化
3. 国际投资体制建构与政策协调的新特征
4. 新一代国际投资政策的发展框架
二十、中国推动全球治理的主张与影响
1. 应对挑战,共商规则——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目的与意义
2. 民主平等,改革创新——中国推进全球智力的原则与主张
3. 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路径与影响 参考书目: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学》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理论》
《全球化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学》
《西方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部分
一、货币、信用与金融
(一)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制度
(三)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四)移动支付与无现金社会
二、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一)国际货币体系
(二)外汇与外汇管理
(三)汇率与汇率制度
932 金融学
(四)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
(五)汇率的决定
(六)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
(七)最 优货币区与欧元
三、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一)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二)利息
(三)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四)现代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五)国际信用
(六)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
(七)消费信贷
四、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二)金融
(三)金融体系
(四)金融结构
(五)金融发展
五、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一)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三)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四)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五)中国的金融改革
六、存款货币银行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三)金融创新
(四)不良债权
(五)存款保险制度
七、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的类型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八、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二)货币市场
(三)衍生工具市场
(四)投资基金
(五)外汇市场
(六)黄金市场 参考书目:
黄达 张杰编著《金融学》(第四版)((货币银行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年 4 月版
主要考点:
917 人口经济学(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1)人口资源与环境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资 源与发展、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中国的资 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 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经济学:20 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透视 ;人口和经济发 展; 结构变化与城市化 ; 剩余劳动力和二元经济结构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荷 兰病和“资源的诅咒”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不平等和经济发展 ;制度和经济发展。
参考书目: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钟水映,科学出版社,2011);
2.《发展经济学(第 2 版)》(姚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一、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918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特征、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经济学学科思想发展史、生态经 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联系及区别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经济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链的关系 三、生态经济产业原理、分类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生态产业政策创新、生态消费 四、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管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观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自然资源资产概念内涵、自 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创新
五、生态经济学理论前沿
超越不经济增长、可持续贸易、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生态公平等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理论前沿
六、生态经济学实践应用
生态环境政策评估与分析、国内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践案例和生态经济学实 践应用热点问题分析
参考书目:赫尔曼•E.戴利:《21 世纪生态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年版;乔舒亚
•法利:《超越不经济增长:经济学、公平与生态困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 年版;
周冯琦:《生态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 年版;周冯琦:《生态经济学理论前沿》,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年版;沈满洪(主编),《生态经济学》,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6 年版。
微观部分
921 经济学(含宏、微观)
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基本知识 :市场需求曲线及特点、需求函数、需求定理、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需求水平与需求量的区别、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曲线、供给函数、 供给定理、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供给水平与供给量的区别、供给弹性。均衡价格、均衡价 格的自动调节机制、均衡价格与实际价格、供求定理。
理解运用 :求解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弹性(几何推导),需求价格弹性 与个人消费支出的关系、完全替代品与完全互补品的判断、求解均衡价格水平、税收(从量 税与从价税)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及在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分摊、限价措施对均衡水平的影响 及可能产生的效应。
二、消费者行为
基本知识 :偏好理论及其特点、基数效用论、总效用、边际效用及递减规律、序数效 用论、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原则、恩格尔定律、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边际收益、总收益。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及特点、边际替代率变动趋势、消费者均 衡原则的推倒、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关系、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个人需求曲线。
理解运用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与个人需求曲线、价格消 费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判断、正常品、低档品、品(收入弹性)、必须品、品以 及吉份商品(价格弹性)的判断。需求曲线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的关系。市场需求曲线的 求解、边际收益曲线和函数的求解、边际收益与弹性。(不同人当对同样两种商品替代率不 同时,如何进行交换。)
三、生产者行为
基本知识 :可边投入、固定投入、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TP、AP、MP、边际生产 力递减规律、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收益、扩展线、三种短期总成本
(TC、TVC、TFC)、三种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 期边际成本。
理解运用 :投入的合理区间、生产者均衡条件、短期边际成本与 ATC、AVC 之间的关 系、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原因、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关系;规模收益变动的表示、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推导、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推倒、给定生产函数和成本约束额求解最 优的要素使用量、判断各 种函数形式的规模收益情况、短期 7 条成本曲线间的相互关系。
四、四大市场理论
(一)完全竞争 基本知识: 完全竞争、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停止营业点、收支相抵点 理解运用: 短期厂商均衡分析、长期均衡调整过程分析、短期(厂商)供给曲线推导、
市场(行业)供给曲线分析、长期均衡条件分析(厂商、行业)、市场容纳厂商数目、三种 长期供给曲线推导;计算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变量的情况。
(二)完全垄断市场 基本知识 :完全垄断、成因、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含义、条件及形式、消费者剩余、
福利三角、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垄断厂商 的 TR 和 MR、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经济利润、正常利润、亏损)、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没有供给曲线、价格歧视的经济含义和图形、公共管制——边际定价(AC 最小在内侧)、 平均定价
理解运用 :三度价格歧视对两个市场价格的求解、完全垄断市场均衡求解、完全竞 争与完全垄断比较(价格、产量、福利、均衡过程等)
(三)垄断竞争与寡头市场 基本知识 :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别、产品集团、垄断竞争厂商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
曲线、寡头垄断(相互勾结)及类型(纯粹、差异;双头、多头、三头;勾结、非勾结) 理解运用 :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SMC=MR=交点)和长期均衡(LMC=MR、AR=LAC)、
古诺模型的核心(依存、产量竞争)、公开勾结的卡特尔均衡、非公开勾结卡特尔均衡(低 成本模型、支配型厂商模型、晴雨表型价格领先制)、成本加成定价;古诺模型求解、公开 勾结卡特尔均衡求解、低成本模型求解、支配型厂商模型求解。
(四)四大市场比较 基本知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厂商、行业)、均衡条件、福利、价格和产量、资源配置、特征、经济效率 五、要素市场
基本知识: 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要素成本(MFC)及 形状、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市场要素需求曲线(不是简单加总,要考虑要素价格变动多产量 的影响,进而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对厂商要素需求曲线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背 弯)、土地、
理解运用 :推导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均衡工资率求解、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要素 分配);卖方垄断(产品)对劳动的剥削,工会的作用
六、一般均衡理论
基本知识 :边际产品转换率(总成本既定 TC(X、Y),求全微分既可)、机会成本、 帕累托标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理解运用 :解释最 优条件的原因(生产、消费、交换)
七、博弈论
基本知识 :定义、类型、囚徒困境及其解释
理解运用: 解释实际经济现象
宏观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基本知识 :GNP、GDP、NNP、NI、DPI、DI、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增值法、收入法)、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的失业、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理解运用 :两部门三市场模型、四部门模型、国民收入的构成与决定国民收入的变量(需求)、国民收入恒等式、政府收支平衡、区别漏出量和注入量、理解国民收入的需求构 成。
二、国民收入决定
基本知识: 1、总需求决定因素、总需求函数、曲线形状;2、总供给决定因素、总供 给函数、图形(凯恩斯、古典);3、总供求均衡及其变动:包括总供求的自动均衡机制、总 需求变动的影响、总供给变动的影响(供求定理)
理解运用: 1 、 总收入—总支出(NI—AE)模型分析:包括(1)消费函数、边际消费 倾向递减规律;(2)投资函数、边际投资倾向、投资与利率的关系;( 3 ) 模型推算:均衡国 民收入计算、均衡国民收入的自动调整、收入乘数及推导、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国民 收入差额除以乘数等于投资额) 2 、 5 、完全的“ NI — AE ”分析:( 1 ) 加入政府部门:财政 收支与可支配收入;( 2 ) 税收乘数;( 3 ) 平衡预算乘数;( 4 ) 加入税收函数的乘数 2;( 5 )加入投资函数的乘数 3;( 6 ) 加入进口函数的乘数 4;( 7 ) 加速数(资本产出率);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
基本知识:
1、货币的定义
2、货币需求的内容;;
理解运用: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与古典经济学的差别;
四、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基础知识 :1、IS-LM 分析,包括 IS 曲线及推倒、斜率、含义;LM 曲线推导、斜率、 含义;双重均衡分析、四个区间的含义、IS-LM 模型与国民收入的决定(暗含 AD-AS)。
2、 IS-LM 的操纵:影响 LM 曲线的变量,影响 IS 曲线的变量 ,双重调整 ——IS 和 LM 曲线 同时移动;挤出效应。
五、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基本知识:
1、凯恩斯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2、三重均衡的凯恩斯模型;
3、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
4、刚性工资及原因。
理解运用: 凯恩斯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六、财政政策
知识及运用: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自动的财政政策;
3、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综合财政政策:(自动政策和相机政策的综合作用)
七、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 基本知识: 法定准备率与必要准备金;过度储备;货币创造——银行乘数;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传导机制 理解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机理的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八、综合的宏观经济政策 知识及运用:
1、货币主义者和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上的争论
2、财政赤字货币化及其形成机理
3、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纷争
九、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知识及运用:
1、国际收支平衡、资本项目、经常项目、浮动汇率、固定汇率、外部均衡
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十、经济周期
知识及运用:
1、乘数—加速数模型;
2、希克斯经济周期;
3、长期波动——康德季耶夫周期
十一、经济增长理论
知识及运用:
1、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哈马模型:合意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刃锋均衡
3、索罗模型;3、卡尔多模型
十二、其他
知识及运用:
1、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成本;
2、菲利浦斯曲线;
3、通货膨胀与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4、奥肯定律;
661 社会学原理
全面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主要流派的基本思想的掌握程 度,以及利用社会学理论和研究视角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考试,目的是为 了选择具有较好的社会学知识和理论素养的考生,以及具有较好的运用社会学理论和视角分 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分两大类:其一、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 主要流派的基本思想的掌握程度。其二、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原理和研究视角的融会贯通 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的原理和研究视角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861 社会研究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点,形成比较完整的定量和定性社会研究 方法的知识体系。掌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研究建构的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要求学 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研究实际能力,能够具体运用社会研究方法针对不同议题和研究目的,确 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选择恰当的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研究主题展开实 证研究,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考核内容包括:社会科学中科学的含义,社会研究中的范式、理论和研究伦理,定量研 究与定性研究及其相互关系;社会研究的研究建构(研究设计、测量和指标设计、抽样); 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非介入研究等);定性和定量资料的处 理分析方法。
参考书目: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 11 版),华夏出版社,2009.
862 人口学概论 人口学、人口统计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我国的重大人口问题,如人口政策、人口增长、人口流动、城市化、就业、社会保障、人口结构变动与老 龄化等有关现实人口问题的现状、问题与解决的对策思路。
一、考试总体要求
701 法学概论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概论科目。法学 概论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本科目要求考生 熟练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研究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章 法理学
法的形式;法的本质、作用和价值;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的过程;法 与其他社会现象;
第二章 中国法律史 法律的起源、发展与历代立法活动;历代法律的主要内容;历代司法与诉讼制度;近代
法制的演变;
第三章 宪法
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宪法的运行;
第四章 行政法
行政法概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救济;
第五章 民法
民法总论;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第六章 商法
商法概述;商事主体;商行为;商事登记;商号及商号权;商事组织;
第七章 经济法 经济法概述;竞争法;消费者法;税法;金融法;劳动法;
第八章 环境法 环境与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第九章 刑法学
刑法概述;犯罪;刑罚;刑法分则;
第十章
诉讼法概述;诉讼法原则;诉讼制度;诉讼证据;诉讼程序;
第十一章 国际法
国际法概述;国际法上的国家、居民与领土;国际组织;海洋法、国际航空法和外层空 间法;条约法;外交与领事关系法;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第十二章 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国际私法概述;冲突规范与准据法;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国际经济法概述;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
参考书目:叶青主编:《新编法学简明教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年版。
一、考试总体要求
801 法理学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科目。 要求考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对法律现象进行分析。
二、考试内容 导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框架和方法
章 法的概念
第二章 法的作用 第三章 法的价值
第四章 法的历史发展
第五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 法制和法律调整机制
第七章 法治
第八章 法的原则
第九章 法与经济
第十章 法与政治
第十一章 法与文化
第十二章 法与社会、社会建设和管理
第十三章 法与人权
第十四章 法与现代化
第十五章 法与全球化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第十七章 法的渊源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
第十九章 法律体系
第二十章 法的实施
参考书目: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一、考试总体要求
8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宪法行政法学科目。 宪法行政法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体系的理解和 掌握。本科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研究方法,具有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宪法学:
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的概念;宪法的起源与发展;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渊源与结构;宪法的价值、功能与作用;宪法意识;宪法与宪政
第二章 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四章 国家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和基本权利;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公民义务与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特点
第六章 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程序
第七章 中央国家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八章 地方国家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九章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第十章 宪法运行
宪法的制定;宪法的修改;宪法的解释;宪法实施;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我国的宪法 监督制度
行政法学
章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分类;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法治原则;行政法治原则与行政裁量
第五章 行政立法与行政规定
行政立法;行政规定
第六章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概述;行政许可的种类
第七章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概述;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
第八章 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概述;行政强制执行
第十四章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概述;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管辖;行政复议的决定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概述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的事项
第十七章 行政诉讼管辖 管辖概述;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当事人 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
第十九章行政诉讼的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概述;举证责任及规则
第二十一章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参考书目:叶必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殷啸虎主编:
《宪法学原理与运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年版。
一、考试总体要求
804 刑法学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刑法学科目。 刑法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刑事立法的进程和现状,对刑法总则的基本知识、基本
原理、犯罪论和刑罚论的基础理论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把握,能够对总论的前沿性理 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与思考;对刑法分则的结构编排,立法特点,内在逻辑等各方 面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把握,掌握刑法分则研究的基本方法,正确分析犯罪构成的要 件要素,科学判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熟悉基本、常用罪名,能够运用犯罪构成原理分 析案例。
本科目总体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研究方法,具 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总则部分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渊源、刑法的解释、刑法 的效力、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犯罪客体、法益、犯罪的客观方面、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犯罪故意、犯罪过失、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认识错误、 正当行为、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共同犯罪的种 类及其刑事责任、罪数、刑罚的本质、刑法的种类、法定量刑情节、酌定量刑情节、累犯、自首、立功、缓刑、减刑、假释、数罪并罚、缓刑
分则部分
总则和分则的关系,罪状,法定刑,罪名,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间谍罪,危害公 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一、考试总体要求
805 民商法学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商法学科目。 主要考察学生对民商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本科目要求考生
熟练掌握民商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研究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部分 民法学
篇 民法总则
章 民法绪论
民法的概念与特征、民法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民法的法律渊源、法律关系、民法的构 造与基本内容、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意思自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 权利本位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民事权利概述、民事权利的分类、 请求权体系、抗辩权体系、支配权体系、形成权体系、权利主体、权利的取得与丧失、民事 权利的限制、权利的实现
第二章 民事主体及其法律属性 民事主体概念及形式结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概念及主体性基础、自然人的人格权、自然人的其他法律属性、法人概述、社团法人、财团法人、无权利能力的社团、 合伙
第三章 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的概念与作用、法律事实的种类分述、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在私法上的说明意义、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意义、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法律 行为的无效、法律行为的可撤销与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解释、代理基本概述、 有效代理、无权代理、表见代理、时效制度
第二篇 物权
章 物权一般理论 物权概述、物权法及其基本原则、物权的变动、物权法中的占有 第二章 所有权 所有权通论、不动产所有权、共有、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第三章 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总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第四章 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总论、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第三篇 债权
章 债的一般原理 债的概述、债的一般效力、债的保全、债的担保、债的移转、债的消灭
第二章 侵权行为之债
侵权行为之债概述、侵权行为的法律要件、侵权行为的抗辩事由、一般侵权行为、特殊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效力
第三章 因其他原因所生之债 因无因管理所生之债、因不当得利所生之债、因其他原因所生之债
第四篇 合同法
章 合同法总论 合同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合同法分论
移转标的物所有权合同、移转标的物用益物权的合同、完成工作的合同、提供服务的合 同、雇佣合同、提供智力成果的合同、合伙合同、射幸合同
第五篇 亲属法与继承法 章 亲属法
亲属与亲属法、婚姻法、亲子关系法 第二章 继承法
继承法绪论、遗产的法定移转、遗产的意定移转 第二部分 商法学
篇 商法总论
章 私法体系中的商法 商法的概念、商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商法特征、商法渊源、商事习惯 第二章 商事主体及其法律控制
商事主体确立的政策、传统商法上的商事主体的分类、我国法律上商事主体的分类、商 事主体资格的取得、商事辅助人、商事登记及种类、登记的法律效力、违反枪支登记义务的 法律责任、商业账簿的法律价值、商业名称、商业名称与商标、商业名称的转让及债务处理、 商业名称的法律要求、商业名称的法律保护
第三章 商行为及法律控制 商行为概念、商行为的种类、商事买卖及其特别规则、商事担保制度的特别规则 第四章 商事主体的清算制度 清算概念及种类、清算意义、公司清算程序、合伙清算程序、三资企业清算程序 第二篇 公司法
公司概述、公司法概述、公司的设立、公司的名称、公司住所的法律意义、公司章程、 公司机关、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公司资本、公司的变更、公积金制度、股利及分配 制度、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特征、有限责任公司的分类、股权转让、公司资本的增减程序、一 人有限责任公司概念与特征、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制度、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连带 责任、国有独资公司概念与特征、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股份公司设立的法律要求、董事的义务与责任、监事会的法律地位与职权、公司债概述、公 司债的种类、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制度
第三篇 商事合伙 商事合伙概念、分类、法律地位、普通合伙与特殊合伙、合伙事务执行效力、有限合伙
与特殊合伙、合伙的解散与清算 第四篇 票据法
票据的意义、票据的法律分类、票据性质、票据法的意义、票据关系及种类、票据行为 及种类、票据行为的代理、票据权利、票据权利取得、票据权利的消灭、票据伪造与变造、 票据抗辩权、票据丧失后的救济方法、票据背书、票据承兑、票据保证、追索权
第五篇 保险法
保险的分类、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保险合同、保险代为、人身保险的特殊条款、人身保 险的种类、保险组织、保险公司设立条件、保险经营规则、保险中介人、保险监管
注:将根据当年考试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一、考试总体要求
806 刑事诉讼法学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刑事诉讼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刑事诉讼法学”科目。刑事诉讼法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本科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等方面的知识,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问 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任务和价值 刑事诉讼的主体、客体和职能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法律监督原则
罪从判定原则 依法不追究原则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管辖制度
回避制度 辩护与代理制度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第四章 刑事证据 刑事证据的种类 刑事证据的分类
刑事证据的基本原则和刑事证据规则 第五章 刑事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 取保候审 逮捕 拘留
第六章 侦查程序、 讯问犯罪嫌疑人 询问证人和被害人
勘验、检查 搜查
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鉴定与辨认 技术侦查措施
通缉 侦查终结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自行侦查 第七章 提起公诉程序
审查起诉 不起诉 提起起诉
第八章 审判程序概述 刑事审判的原则 审判组织
第九章 审判程序 公诉案件的审普通审判程序 自诉案件的审审判程序 简易程序
第十章 第二审审判程序 第二审审判程序的提起、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程序 上诉不加刑
第十一章 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十二章 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十三章 刑事执行程序 各种刑事判决的执行 刑事执行的变更
第十四章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
第十五章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 我国的刑事和解
第十六章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适用 违法所得没收的具体程序 第十七章 强制医疗程序 我国的强制医疗制度
807 经济法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
法学科目。经济法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经济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本 科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研究方法,具有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编 经济法总论
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第二编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概述 企业概述 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 第三编 市场规制法
市场规制法原理 竞争法 消费者法 产品质量法 价格法 会计、审计法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原理 国有资产管理法 财税法 金融法 对外贸易法
参考书目:张守文:《经济法学(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年 5 月出版;史际春:
《经济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2 月出版。
一、考试总体要求
8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本考试范围和要求适用于报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学科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和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科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相关知识,具 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相关概念与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与主要制度的概念与意义 协调发展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 环境责任原则 环境民主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主要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环境税费制度
环境许可证制度 区域限批制度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
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 环境行政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环境刑事责任
第五节 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热点问题 第六节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国际环境问题与国际环境保护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相关概念、特点 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当代主要国际环境问题的法律控制
651 信息管理基础
(1)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发展、信息交流理论、情报信息计量学、 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获取。
(2)信息经济:信息不对称理论(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博弈论基础,委托代理与激励,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信息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信息经济与信息 产业、信息系统评估、信息政策法规、城市信息化、智慧城市。
(3)信息社会:网络条件下的社会变革、信息化与国家治理、文化软实力、网络传播与网 络舆情。
参考书目:
(1)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 马费成、宋恩梅、赵一鸣.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 年 08 月
(2)信息经济学(第四版). 谢康 肖静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 年 06 月
851 信息分析技术与方法
(1)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关系数据库理论、结构化数据库语言(SQL)、 数据库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2)信息分析与预测:常用逻辑方法(比较、分析与综合、推理、标杆法)、专家调查法(德 尔菲方法、头脑风暴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 竞争情报分析、SWOT 分析。
参考书目:
(1)信息分析. 查先进.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 年 09 月
(2)数据库系统概论(第 5 版). 王珊 萨师煊.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 年
09 月
873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概念和范畴;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无产
阶级革命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革命战略策略 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发展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基本关系的理论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国际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第二 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等),社会主义国家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教训。
874 网络空间治理
互联网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网络空间战略和法规、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沿革与现状等, 考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术语,还需运用这些知识对网络平台治理、互联网治理体 系、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机制构建、网络地缘政治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书目:
《互联网治理》(清华出版社,2019),2、惠志斌等《中国网络安全发展报告(2018)》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3、鲁传颖《网络空间治理与多利益攸关方理论》
671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的出题重心是政治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和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新的理 论发展动态,简答题的出题范围一般不超出参考书目的理论范畴,要求考生对政治学理论的 基本框架和发展历程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问答题一般要求考生在掌握了政治学理论的基 本原理基础上,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理论现 象,或者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参考书目:
1、政治学(第三版)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经典教材系列·“十二五”国家重 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英] 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 著,张立鹏 译,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第 10 版),[美] 小 G.宾厄姆·鲍威尔等 著,杨红伟、 吴新叶、曾纪茂、汪仕凯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3、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王沪宁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西方政治学说史,浦兴祖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著,新星出版社,2010
7、政治科学(第 12 版),[美] 迈克尔·G·罗斯金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浦兴祖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行政学原理,丁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7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出题重心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知识性和体制性问题,要求考 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过程有比较全面 的掌握,简答题的范围一般也不超出参考书目的范畴,要求考生对中国政治的基本制度性问 题做出回答;问答题将适度超出参考书目的范畴,要求考生对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涉及 的重大问题有所关注和思考,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特别鼓励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展现出创 新意识。
参考书目:
1、政治学(第三版)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经典教材系列·“十二五”国家重 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英] 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 著,张立鹏 译,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第 10 版),[美] 小 G.宾厄姆·鲍威尔等 著,杨红伟、 吴新叶、曾纪茂、汪仕凯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3、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王沪宁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西方政治学说史,浦兴祖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著,新星出版社,2010
7、政治科学(第 12 版),[美] 迈克尔·G·罗斯金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浦兴祖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行政学原理,丁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1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郑祥福著,高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三卷),张雷声著,人民出版社 2018
85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在现当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发展
3、国际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书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程伟礼等,学林出版社 2009 年版
2、《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纲》,方松华等,学林出版社 2011 年版
3、《国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祥勤等,学林出版社 2018 年版
一、考试性质
691 文艺学概论
本考试科目是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招收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所属各专业方向硕士研 究生而设置的专业统考课程。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同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 的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文艺学素养并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学术 研究。
二、考试目标 “文艺学概论”是文学及文化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以丰富的古今中外文学及文化实践 为基础,探求文学及文化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律。
考生须具备以下能力: 1、认真研读文学以及文艺学的基础教材,系统掌握文艺理论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 及基本的理论体系; 2、在本科期间阅读大量文学文本的基础上,较为深刻地理解文学创作与文学文化批评的基 本方法;
3、能运用文艺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分析和评论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 三、考试内容纲要: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中国化
1.艺术生产论;2.文学反映论;3.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4.艺术交往论;
(二)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2.文学四要素;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三)关于文艺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真: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善:情感评价、人文关怀;3.美:形式创造;
(四)关于文艺的消费、接受与评价 1.文艺消费与一般消费;2.文艺接受的文化属性;3.文艺接受与网络文艺;4.文艺批评的价值 嬗变;5.文艺批评与文化研究
(五)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
1.1911——1937:文学观念之改变;文学革命论;反映论与表现说;通俗文学;左翼文学
2.1937——1949:文艺的民族形式与大众化 ;战争背景中的文艺与宣传;暴露与讽刺;现 实主义及主观论
3.1949——1976:文艺从属政治论;三突出原则;潜在写作
4.1976——2000:人道主义;文学的审美价值;艺术真实论;先锋写作;女性视角
5.2000——:移动互联时代当代文学发展呈现的新变化
(六)关于中国古代文学
1.“诗言志”说的主要内涵;2.孔子“兴、观、群、怨”说的主要内涵;
3.曹丕的《典论•论文》;4.刘勰及其《文心雕龙》;5.钟嵘的《诗品》;
6.皎然《诗式》的诗学理论;7.严羽的《沧浪诗话》;8.李贽“童心”说;
9.叶燮的《原诗》;桐城派的文论;10.梁启超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11.王国维《人间词话》;
(七)关于比较文学研究
1.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主张和核心概念
2.新批评派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及其共同构建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3.后结构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历史衍变过程、内在关联以及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
4.形象学和译介学的学科定位、理论基础及研究重点
5.接受美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在影响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书目:
1、《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
2、《文学概论》,童庆炳著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著
4、《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一、考试性质
891 文学与文化研究综合
本考试科目是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招收文艺学(城市文化、公共文化、比较文学与 跨文化传播等 3 个方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课考试。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 生能达到的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文艺学专业素质并有利于今后 的进一步学习研究。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文学与文化研究综合。
三、评价目标 本考试科目注重考查考生对城市文化、公共文化、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传播等专业的理解与分 析能力,以及对相关学术研究动态和学术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应能:
1.准确解释城市文化、公共文化和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传播的有关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 3 个专业方向的有关范畴、概念和论断。
3.能够运用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解释和论证某种学术观点,辨明理论是非;或者综合分 析某种特定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4.及时跟踪的学术研究动态和研究前沿。
5.结合以往的阅读兴趣,就特定的学术问题及其研究理论和历史加以分析概括。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能够层次清楚、史论结合、合乎逻辑地表述。
7. 对中西城市文化、公共文化及文化交流融合的实践进展有基本的了解。 四、考试内容纲要:
(一)城市文化
1、城市文化的形成及发展脉络
2、城市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3、城市文化空间的相关理论
4、城市文化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5、当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
(二)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及其特征(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公共产品与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服 务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生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设计;第三部门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经验; 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文化治理理论。
(三)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
——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想与诗学理论(如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人的理论); 唐宋时期的文艺理论(如韩愈、白居易、司空图等人的文论思想); 明清时期的诗论与文论(如公安派、竟陵派、李渔和金圣叹、王国维等人的文论); 现当代文论(如鲁迅、周作人、胡风、茅盾、李健吾、周扬、毛泽东等人的文艺主张和观点);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布瓦洛等人的文艺思想;雪莱、柯尔律治、歌德、席勒等人 的文艺理论;黑格尔、尼采、别林斯基、波德莱尔、艾略特、海 德格尔等人的文论;新批评、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流派的转向。
——比较文学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史 比较文学研究范畴;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学科发展史。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接受与传播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贡献); 比较文学美国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新批评”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贡献);比 较文学俄国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形式主义”批评;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贡献);比 较文学中国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阐释学在比较文学中的运用;后殖民理论开拓的 疆域);比较文学相关学科(形象学;译介学;海外汉学;比较诗学)
参考书目:
1.《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著
2.《城市文化》,刘易斯•芒福德著
3.《文化政策学》,胡惠林著
4.《文学与文化理论前沿》,荣跃明主编
5.《公共文化服务概论》,毛少莹等著
6.《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陈跃红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7.《比较诗学导论》,陈跃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8.《比较文学论》,(法)梵蒂根,戴望舒译
9.《比较文学史》,曹顺庆著
10.《译介学导论》,谢天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1.《东方学》,萨伊德著
12.《比较文学》,陈淳 孙景尧 谢天振主编,高教出版社
13.《中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
14.《文学理论》,韦勒克 沃伦著
15.《管锥编 (四册)》,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
16.《全世界受苦的人》,法侬著
17.《文化的位置》,霍米•巴巴著
一、考试性质
892 中国古代文学
本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招收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而设置的专业课考试。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以 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古代文学专业素质并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研究。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中国古代文学。 三、评价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 代文学文献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学术研究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应能:
1.准确地解释或再现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古代文学的阅读经验,对古代文学文献加以正确的句读和解释。
5.结合以往的阅读兴趣,就特定的学术问题及其研究历史加以分析概括。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内容纲要:
一、历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2.汉代作家作品;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4.唐代作家作品 5.宋代 作家作品;6.元明清作家作品
二、古籍名著 1.“四书”、“五经”;2.《诗经》;3.《左传》;4.《国语》;5.《楚辞》;6.《吕氏春秋》;7.《山 海经》;8.《战国策》;9.《玉台新咏》;10.《乐府诗集》;11.二十四史;12.四史;13.
《四库全书》;14.永乐大典 三、文人集团
1.初唐四杰 ;2.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诗文革新运动;3.唐宋八大家;4.三苏;5.元曲 四大家;6.复社;7.桐城派
四、文学体裁
1.赋;2.骈文;3.原;4.辩;5.说;6.论;7.奏议;8.序、跋;9.赠序;10.铭;
11.祭文;12.传奇 五、史书体例
1.编年体;2.纪传体;3.纪事本末体;4.国别体;5.语录体;5.通史;6.断代史 参考书目:
1.《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
2.《唐研究论文选集》,池田温著
3.《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
4.《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著
5.《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古诗考索》,程千帆著
6.《唐诗求是》,陈尚君著
7.《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
8.《唐代的外来文明》,谢弗著
9.《宋诗选注》,钱钟书著
10.《人间词话》,王国维
11.《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注
12.《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
13.《唐宋名家词论稿》,叶嘉莹著
14.《宋代文学编年史》, 曾枣庄、吴洪泽著
15.《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著
16.《才女之累 李清照及其接受史》,艾朗诺著
一、考试性质
893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卷,是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招收中国现当 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主要考试科目,旨在考量建基于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上的相关知识 和专业能力,以此评判应试者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条件与录取资格。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 三、评价目标
重点考察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作家作品的了解广度和理解深度, 及其读解、分析、表达能力。
考生应能:
(一)较全面地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史现象,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内 蕴,相关思潮与批评)。
(二)较熟练、恰当地运用已掌握的中外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给定的文学现象进行阐释、 论证。
(三)在论述中提出独到、合理的观点;作出富于个性、合乎逻辑的论证。
(四)在表述通顺的基础上,较熟练、准确地使用本专业术语。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卷纲要 一、中国现代文学个十年(1917—1927)
(一)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二)近代市民小说的新变,鲁迅、郁达夫的小说,早期的新文学小说及其类型
(三)早期白话诗,郭沫若的新诗与早期新月诗派
(四)新文学散文的流派与风格
(五)文明新戏与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六)主要文学社团及其刊物 二、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8—1937)
(一)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二)茅盾、老舍、巴金等的小说
(三)京派、海派与左翼文学
(四)市民小说的流变
(五)新诗的流变与流派
(六)散文的流变与流派
(七)戏剧运动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三、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一)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二)四种文学现象与类型: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与“孤岛”文学
(三)赵树理的小说与文体新变
(四)海派文学的新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五)新诗的流变、流派与代表作家
(六)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报告文学)的流变、流派
(七)戏剧的形式与功能的分殊 四、中国当代文学前十七年(1949—1966)
(一)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二)主要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三)主要诗歌作家及其作品 五、文革后的中国当代文学(1976—)
(一)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二)“重写文学史”的提出及其意义、经验、教训
(三)文学潮流:伤痕、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新市民文学等
(四)当代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蕴、艺术风格
(五)新世纪以来城市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 参考书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2、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 文艺出版社 2001 年。
3、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3 年。
4、汪晖、钱理群等著:《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论鲁迅(二)》,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5、刘运峰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 (1917-1927)》,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6、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7、钱理群:《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上海 文艺出版社 1999 年。
8、范智红:《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年。
9、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 2002 年。
10、何锐主编《回应经典:70 后作家小说选》,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年。
11、荣跃明主编《中国城市文学研究读本》(四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年。
12、王光东:《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世纪小说创作》,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一、考试性质
895 文化产业
本考试科目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招收文化产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课考试科 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 良好的文化产业专业素质并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研究。 本学科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具有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字写作能力, 具备文化产业经营、策划、运营、管理、市场开拓能力,有广泛国际视野的文化产业骨干人 才和复合型专业人士。
二、考试学科范围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相关考生。 三、评价目标
本专业的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文化产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能力,能够运 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当前一般的文化产业问题,既考核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发展的熟悉情况,也考察学生对全球一般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情况,从而综合考核学 生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基本理论修养和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基础能力。
四、考试内容纲要: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产业的定义、内涵、特征等。
(二)文化产业理论 文化产业理论流派、文化产业经济学及相关理论、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 展等。
(三)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异同、关系等。
(四)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的含义与特征、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产业分类等。
(五)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和借鉴、中外学者有 关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研究、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等。
(六)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等。
(七)文化原创力与文化产业 文化原创力、创意写作、文化人才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等。
(八)文化产业链与产业的联动 文化产业链的基本构成和主要特点。
(九)文化产业政策与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产业政策的含义和作用、西方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及管控模式、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及问题、 国家文化安全与对策等。
参考书目:
(一)《文化产业》 作者:[英]大卫•赫斯蒙德夫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年 06 月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
作者:胡惠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年 08 月
(三)《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研究》(上下) 作者:花建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年 07 月
(四)《文化策略、亚意识形态与动漫产业》 作者:刘轶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 年 08 月
(五)《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 1 卷—至今) 作者:胡惠林等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 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 1、 “民俗”概念的流变
2、 民俗学的分类
3、 重要的民俗学理论流派
864 民俗学概论
4、 民俗学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关系及民俗学的学科性质 二、 民俗学史
1、 近现代民俗学的发端
2、 欧美民俗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3、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
4、 中国现代民俗学史的分期 三、 民间文学的理论与方法 1、 “民间”概念的流变
2、 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功能
3、 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主要观点
4、 美国都市传说研究的主要观点 四、 民间文学史
1、 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
2、 中国民间传说的历史分期
3、 神话、传说与故事的区别与联系 五、 城市民俗学专题研究
1、 中国城市民俗学的起源
2、 城市民俗学的特征及功能
3、 中国城市民俗学的重要著作及主要观点
4、 日本城市民俗学的重要观点 六、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流变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求真与求善的关系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关系
参考书目: 1.【英】泰勒:《原始文化》
2.【英】弗雷泽:《金枝》
3.【美】邓迪斯:《世界民俗学》
4.【美】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
5.【日】柳田国南:《传说论》
6.【俄】李福清:《眼光向下的革命——1918-1937 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
7.钟敬文:《民俗学概论》
8.乌丙安:《中国民俗学》
9.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史》
10.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11.刘锡城:《20 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12.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13.姜彬:《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
14.蔡丰明:《上海都市民俗》
15.田兆元:《文化人类学教程》
16.田兆元、敖其:《民间文学概论》
17.毕旭玲:《古代上海:海洋文学与海洋社会》
(以上书目各版本均可)
694 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 “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主要考察学生在以下几个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考生综合 运用所学概念和理论分析新闻传播事件的能力。主要涵盖: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和历史;
2.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经典理论;
3.新闻传播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4.新闻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5.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前沿情况。
894 新闻业务(含采、写、编)
“新闻业务”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采写、编辑和评论的基本能力。
896 传播实务 “传播实务”主要考察学生对传播学理论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检验学生运用理论和方 法来分析传播现象、媒介问题,以及利用传播规律改进传播与媒介实践的能力。 主要内容涵盖:
1.传媒经济与传媒管理;
2.新媒体传播;
3.政治传播;
4.网络舆情与互联网治理。
新闻研究所参考书目:
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3、《新闻采访教程》(第二版),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当代新闻写作》,周胜林、尹德刚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9、《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11 世界中国学综合
世界中国学基础知识、主要范式、核心问题 参考书目:
王战:《世界中国学刍论》
何培忠:《当代国外中国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
周武主编:《世界的中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年版)
许光华: 《国外汉学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朱政惠:《美国中国学发展史:以历史学为中心》 (中西书局 2015 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编:《世界中国学理论前沿》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以上就是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专业课大纲,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科目专业课大纲新鲜上新,其他自专业课大纲内容可以来看本院校大纲汇总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