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2022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大纲已公布,考研大纲是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文都考研网为大家整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年考研大纲:《教育经济与管理》”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Ⅲ.考查范围

一、教育管理学

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什么是教育管理学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3、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三)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1、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2、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3、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五)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3、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管理

1、关于教育管理的理念

2、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

3、教育管理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

(三)教育管理现代化

1、关于管理现代化

2、关于教育管理现代化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一)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1、管理是理性行为

2、教育管理流派的划分

(二)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1、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2、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三)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1、施泰因的教育行政思想

2、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

3、从行政学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

(四)“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科学管理”的提出

2、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

3、“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五)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科层管理理论

2、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3、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六)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梅奥和“霍桑实验”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七)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2、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

3、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教育管理思想

(八)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对传统行政理论的反思

2、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

3、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4、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教育管理改革

(九)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2、义务论的伦理观

3、罗尔斯关于“分配的正义”的观点

4、新公共行政理论

四、教育行政与管理体制

(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

1、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

2、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

3、教育行政集权与分权体制的比较分析

(二)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1、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

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四)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1、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2、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3、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4、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五)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1、校长负责制

2、教职工聘用合同制

3、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五、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一)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

1、教育行政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2、教育行政组织与职能

3、学校行政组织的架构模式

4、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

5、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要素、变革策略、变革过程、变革模式

6、学校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二)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1、公务员制度

2、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3、适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充分发挥公务员制度在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中的内在有效机制

(三)提 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六、教育政策与法律

(一)政策概述

1、政策

2、政策的基本特征

3、政策的分类

4、政策活动者

(二)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及其特征

2、教育政策过程

3、当前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

4、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

5、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

6、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

7、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

8、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

(三)教育法与教育行政

1、法的概念

2、什么是教育法

3、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4、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5、 教育法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6、教育的法治化

7、教育管理:走向法治

(四)教育法体系

1、教育法的体系

2、教育立法的意义

(五)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

1、教育法的制定

2、教育法的实施

3、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

4、教育行政机关

5、教育行政行为

6、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

7、教育行政法律责任

(六)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法规建设

(七)教育法与学校管理

1、学校的设置

2、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5、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6、学校收费管理

7、学校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

七、教育计划

(一)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起源

2、教育计划的定义

3、教育计划的类型

(二)教育预 测

1、预 测与教育预 测的含义

2、教育预 测在教育计划中的作用

3、教育预 测的内容

(三)教育计划的结构

1、教育发展目标

2、现状的诊断和分析

3、教育计划目标

4、教育计划行动方案的拟定与选择

(四)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

1、编制教育计划的步骤

2、编织教育计划方法

八、教育督导

(一)教育督导的意义

1、教育督导的含义

2、教育督导的性质

3、教育督导的意义

(二)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

1、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

2、国外教育督导的监督与指导职能的发展变化趋势

3、教育督导的任务

(三)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

(四)教育督导评估

九、教育财政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2、教育的公权属性

3、教育的公共选择

4、教育财政的政策目标

(二)教育财政体制

1、教育预算管理体制

2、政府间教育财政责任划分

3、教育经费拨款制度

4、学费和学生资助制度

(三)教育筹资

1、多渠道筹资

2、财政性教育经费

3、社会捐集资

4、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

5、学杂费

6、教育基金

(四)教育支出

1、“两个比例”

2、“三个增长”

3、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

4、教育支出的项目结构

十、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

(一)教育课程的涵义及编订权

(二)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

(三)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

(四)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

1、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含义

2、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义

3、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容

(五)课程管理

1、课程管理体制

2、我国新课程管理体系

3、学校课程管理

(六)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

2、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3、教学计划管理

4、教学组织管理

5、教学质量管理

6、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发展

十一、教育人事行政

(一)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1、专业的涵义

2、专业标准

3、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分析

4、提 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措施

(三)教师的任用

1、教师的任用资格

2、教师的任用方式

3、教师管理概述

4、师资来源的多样化

5、教师任用着眼点的变化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1、教师在职培训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我国的教师培训制度

3、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

4、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

5、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五)教师的工资

(六)教师考核制度

1、教师考核的意义

2、教师考核的机构

3、教师考核的内容

4、教师考核的方法

5、教师考核的原则

6、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

7、教师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8、教师评价中的三对关系

(七)教师的激励

1、激励理论与教师管理

2、激励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3、教师激励的策略

4、教师的群体激励

5、教师激励的骨干与全员兼顾

十二、学生管理

(一)学生管理概述

1、学生管理概念

2、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

3、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与内容

4、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

5、让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

(二)学生常规管理

1、学习常规管理

2、生活常规管理

3、心理健康教育

(三)学生组织管理

1、纷繁复杂的管理对象

2、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经营

3、班集体的建设

4、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十三、德育管理

(一)德育管理概述

1、德育与德育管理

2、德育管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当代中外德育管理审视

(二)德育管理的组织

(三)德育管理的实施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2、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

3、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4、学校网络德育管理

(四)德育管理的评估

1、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2、德育评估的定性与定量

3、理想德育还是现实德育

4、德育研究的开发与深化

十四、教育科研管理

(一)时代呼唤教育科研

1、教育科研的含义及意义

2、教育科研:历史与现状

3、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4、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管理的过程

1、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

2、教育科研计划的制定

3、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

4、教育科研经费的下达和管理

5、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评选、奖励和推广应用

6、教育科研的情报与档案管理

(三)教育科研机构与研究队伍建设

1、国外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

2、我国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

3、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及其管理机构

4、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

5、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

1、基于解决问题的学校教育科研

2、校长对教育科研的重视

3、妥善处理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关系

4、加强教育科研的专家指导

十五、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

(一)教育信息及其分类

1、教育信息

2、教育信息管理的意义

3、教育信息的分类

(二)教育信息管理职能

(三)教育信息公开

1、教育信息公开的背景

2、教育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3、教育信息公开的主体

4、教育信息公开的内容

5、教育信息公开的方式

6、教育信息公开的保障

十六、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

(一)学校效能概述

1、学校效能的概念

2、学校效能模型

(二)学校效能的测量

十七、学校管理过程

(一)管理过程的概述

1、管理过程的研究的视角

2、管理过程的四环节的运行规律

(二)学校工作决策与计划的制订

1、制定学校工作计划的必要性

2、学校计划的类型

3、学校计划活动中的决策

(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1、什么是学校发展战略

2、学校战略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意义

3、学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4、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四)学校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

(五)学校的目标管理

十八、学校组织管理

(一)组织概述

(二)组织理论的发展

(三)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含义

2、管理跨度与分层

3、组织结构的若干形式

(四)学校组织建设

1、学校组织的性质

2、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

3、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4、学校领导体制

十九、学校质量管理

(一)学校工作质量管理概述

1、对学校工作质量的理解

2、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

3、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二)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2、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

3、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三)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

1、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2、教育评价的原则

3、教育评价的过程

4、教育评价中需处理好的一些关系

(四)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

二十、学校建筑管理

(一)学校建筑管理概述

1、学校建筑的历史与意义

2、学校建筑管理

(二)学校建筑管理的理论基础

(三)学校建筑计划和校园建筑规划

(四)学校教室的建设

(五)学校重要附属建筑

(六)校园环境建设与校舍管理

(七)校内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二十一、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一)学校公共关系及其管理

(二)学校公共关系管理过程

(三)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对象

1、学校内部公众关系管理

2、学校外部公众关系管理

3、学校公共关系专题管理

4、学校危机管理

5、学校形象管理

二十二、学校领导

(一)领导概述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问题研究视角的演变

3、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二)领导理论与教育领导者

1、领导特质理论

2、领导行为理论

3、领导权变理论

4、道德领导理论

(三)教育领导者的决策和沟通行为

1、教育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2、古典决策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

3、员工参与决策的原则与方式

4、教育领导者与组织沟通

(四)学校领导者

1、学校领导者的角色

2、学校领导者的职责

3、学校领导者的影响力

4、教育领导者的甄选

5、评价教育领导者的取向

6、我国教育领导者的培训制度

7、校长职级制的试行

(五)领导方式与领导的有效性

1、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

2、领导方式的类型

(六)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

二十三、社会工作管理

(一)社会工作管理概述

1、社会工作管理的概念

2、为什么需要社会工作管理

3、社会工作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

(三)社会工作管理的保障策略

参考书目

1.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2016年11月重印)。

2.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2016年3月重印)。

二、教育经济学

一、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思想;新古典学派的教育经济思想

2.教育经济学的形成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过程;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教育经济学的发展

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21世纪以来教育经济学的发展;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二、教育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2.从革命的视角看教育与经济发展

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经济革命、教育革命的含义;现代教育革命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之间的联系

3.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4.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规范劳动力行为;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 高;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善

三、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1.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的形成背景和起因;舒尔茨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2.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最重要手段;教育是提 高人的智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四、教育供给与需求

1.教育与劳动力供求

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教育与劳动力供求的关系

2.教育供求

教育需求的含义、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教育供给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教育供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3.教育供求矛盾及其调节

五、教育与就业

1.教育与就业的一般关系

就业的含义;教育与个人就业的一般关系;教育与社会就业的一般关系;教育与就业关系的复杂性

2.教育与就业问题的解决

就业问题;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3.教育与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劳动就业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改革;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根源

六、教育投资及其负担

1.教育投资的性质与特点

教育投资的性质、分类及特点

2.教育投资主体的行为分析

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企业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分析

3.教育投资的合理负担

教育投资合理负担的理论基础、原则;教育投资合理负担与补偿模式的构建

七、我国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

1.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教育投资与负担

投资与负担模式

2.改革开发后我国教育投资与负担

投资与负担模式

3.21世纪我国教育的投资与负担

改革的新特点

3.未来教育投资与负担

合理教育与投资的构想

八、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1.经济学效率的含义

经济学领域教育含义

2.教育学领域效率的含义

教育学领域效率的含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含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分类

3.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与评估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和评估的分类;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单项考核与评估

4.教育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及其制度根源

5.提 高我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思路

九、教育成本

1.教育成本概念

教育成本含义、意义

2.教育成本的分类

教育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教育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教育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生均教育成本和边际成本;教育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教育的资本成本和经常成本

3.教育成本的核算

教育成本的核算特点;教育成本的核算内容和范围;教育成本核算的方法

4.教育成本控制

教育成本控制的含义、目的、方法;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教育成本控制的实现

十、教育经济效益

1.教育经济效益概述

教育经济效益的内涵、特征、类型

2.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的可行性与近似性;教育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教育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3.教育成本收益的测量与分析

教育成本收益分析的含义;不同层次教育投资的成本分析;教育收益率的国际比较;教育收益率的变化规律;分析计算教育收益应注意的问题

4.我国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

十一、教师的劳动报酬

1. 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劳动的对象和性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形态、

2. 教师的职业与任职条件

教师的职责、教师的任职资格、教师的素质、

3. 教师劳动的报酬

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依据、教师工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教师的经济待遇

十二、学生资助制度

1.学生资助概述

学生资助的含义、来源、形式及作用

2.国内外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国外学生资助的几种模式;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我国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人民助学金制度、人民奖学金制度、学生贷 款制度;我国学生资助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对策思路

参考书目

1.刘志民,《教育经济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范先佐主编,《教育经济学新编》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