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报考人数增加,改变了考研招生局势,现在完全是学校的买方市场。文都考研小编发现某些学校一志愿复试前就组织考研调剂生复试,还有一些学校刷掉了大量一志愿,接受优质调剂生。对部分学校来说,优质调剂生成为主要招收生源,为何如此呢?小编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互相推免,且推免比例过大

推免在过去或许只是极少数优秀学生的特权,但是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尤其是)研究生招生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在之中甚至一些专业的推免比例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五成之限,更有甚者十之八九的名额都给了推免生,留给统考生的机会寥寥无几,夸张的是剩余的名额也被本校生垄断,普通高校学生想挤进去难度极大。而研招最不缺的就是生源,所以才有了部分高校(如浙大、南开大学、西工大等)不接受志愿非本校的调剂生。

二、普通高校抢调剂生

除了普通高校也在为了抢占优质生源而使尽手段,比如本来招生计划是十个人,但是给出的正常考研报名的只有七八个名额,其余的两三个名额单独划出来留给调剂生。如果这样还算有良心,毕竟调剂的优质生源选拔和正常的考研复试是单独进行的。但是要这么想就太天真了,一些普通高校在分数线出来后迟迟不组织进行复试,就是专门为了等复试结束落选的调剂生来报考,然后肆意扩大复试比例,部分高校甚至扩大到了1:3甚至更高,招生计划就10个复试的人能达到30甚至更多。因为这样能可能地生源质量,毕竟考研的多能考上的坑却有限。

三、复试一票否决项太多,初试被淡化

在过去,初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决定最后的成败,因为大家都守规矩地按照1:1.2来进行,只要复试不排在最后20%那么考上就没大问题了,参加调剂的只是少数人。可如今初试只是一个入场券而已,复试才是整个考研的角斗场。复试中的一票否决项太多,专业笔试,英语能力测试,综合面试,体检,心理测试,政审,甚至还有部分专业还以初试中的两门业务课合计多少分作为一个考核项,总之一项不合格就被淘汰,而不是过去的加权看最终总分了,过去那种笔试差点面试找回来的情况不复存在了,每一项都有不同程度的主观因素存在,要想一路走到最后没有过硬的能力可以说很难。

靠推免,普通大学想要调剂生,最终普通大学毕业生只能靠互相调剂来弥补。2019年的考研出现过400+连西部某211高校的调剂资格都达不到,中科院大学毕业连某普通大学的优质生源都算不上(不是一流建设高校),初试445分(总分500)遗憾落榜的情况。而造成种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主动权都在各大高校的学院一级手里,标准不一分数线自定,复试透明度不高,肆意扩大复试比例,有志愿生源却还在大量调剂种种乱象。

2019年考研无论是对于一志愿还是调剂生都是一场硬战,当然大部分学校一志愿相对调剂生还是有优势的,只是部分院校比较坑而已。2020考研学子在初试选学校时要谨慎哦,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