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属于经济现象,时刻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对于它的成因是431金融学综合考研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与实际案例结合出题,下面文都考研网为大家带来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详情如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叫超额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认为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造成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即以“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
当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在此条件下,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闲置的机器设备由于已全部使用上了,过度的需求不仅不会促使产量增加反而引起物价上涨,产生通胀。
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实际因素主要有:①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财政赤字,并主要依靠财政透支来弥补;②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之和,形成所谓的“投资膨胀”;③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上述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都会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这种缺口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才能弥合,这就引起了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时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工资推动、利润推动、进口和出口推动。
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工资的引起产品单位成本增加,便会导致物价上涨。在物价上涨后,如果工人又要求工资,而再度使成本增加,便会导致物价再次上涨。这种循环被称为工资—物价“螺旋”。许多经济学家将欧洲大多数国家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历的通货膨胀认定为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主要原因:工会或某些非市场因素压力的存在,会使工人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
寡头企业和垄断企业为保持利润水平不变,依靠其垄断市场的力量,运用价格上涨的手段来抵消成本的增加,或者为追求更大利润,以成本增加作为借口商品价格。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1973至197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历史性地将石油价格了4倍,到1979年,石油价格又被再一次,引发“石油危机”。
3)进口和出口推动通货膨胀
进口和出口推动通货膨胀,由于进口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由于出口猛增加,使国内市场产品不足,也能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由于当工资得到增加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于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会启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很难分清是由于需求拉动的还是成本推动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以上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三个主要成因,常结合案例出分析题,需要考生重点掌握,其他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相关知识点,请随时关注文都考研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