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学考研的小伙伴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掌握教育学知识点,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避免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无效学习。以下是文都考研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汇总》》》2022教育学考研知识精讲汇总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一)安德森三阶段理论

1. 认知阶段

了解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从而形成最初的问题表征。

2. 联结阶段

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知识的编辑是一系列的条件与行动能快速、流畅执行的一种程序性表征过程,期间将出现两个子过程:合成和程序化。合成是将一系列个别的产生式依次组合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程序;而程序化是指在执行这一程序的过程中,将逐渐摆脱对陈述性知识提示的依赖,在该阶段,个体可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3. 自动化阶段

个体对特定的程序化知识进行深入加工和协调。此时,个体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不过高度自动化的程序也可能使人的反应变得刻板,因此安德森主张对某些程序保持一定程度的意识控制。

(二)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等人认为心智活动是通过实践活动“内化”而实现的,学生的心智技能是外部物中构成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进而产生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定向。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即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其头脑中构成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进而产生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定向。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的活动,而物质化活动是利用实物的模象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在该阶段应该先把活动展开,把活动分为大大小小的各种操作,指出其间的联系,然后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对象的各种属性中区分出这一活动所需的属性,概括出进行这一智力活动的法则。

3. 有声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活动已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象,而用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