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考研大军在选报专业大都喜欢“闹中取闹”,这样一来,热门专业愈是“红的发紫”,孤独的 考研冷门专业只能躲在一边悄声哀叹,这情景“凄凄惨惨戚戚”。

  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将结束公费模式,进入自费时代。这样的改革,无疑会促使更多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闹中取闹”,报考一些就业容易,前途较好,薪水丰厚的热门专业。当然,冷门专业将面临的情况会是越来越冷。在往年的考研报名中,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会需求量较前几年明显下降。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冷门”专业,如信用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等,却悄悄地“火”了起来,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周文辉认为,研究生收费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冷门专业招生的困难。对于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国家和培养单位会采取一系列的支持措施;而对于一些学科基础较弱、社会需求不大而导致报名人数较少的陈旧、冷门专业,就该让市场机制起作用,逐渐优胜劣汰。

  对于之前很多考研学子们眼中所认为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划分,现在即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看看读这些冷门专业同学的亲身体会吧!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刘晓辉,选择读研的方向就是冷门专业——中共党史。对于自己的选择,他并不后悔,甚至还有些庆幸。正是因为专业比较冷门,就读人数少,所以几乎每个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中意的工作岗位。刘晓辉也不例外,毕业后,党校就是他的选择。

  读研究生的顾佳显然并不看好自己的专业。她所学的专业,在本科阶段已经被大多数学校并入了偏应用的大学科中。这种“合并同类项”的形式,虽然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但是也给本专业的研究生找工作制造了不小的阻碍。她甚至有些羡慕其他应用或技术类专业的同学了,觉得导师做的项目紧跟潮流,头上顶着不那么冷门专业的光环。都一样是做研究,还好找工作,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既然选择了冷门专业,也就只有无奈坚持下去了。

  两个同学都是冷门专业,但这一喜一忧的结果让人无奈迷茫。面对研究生自费这一改革,显然是对冷门专业待遇不公。

  任何危机的开始都有契机在潜伏,之前“冷门”专业的蹿红,也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现在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考研市场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考研的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希望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专业,不要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真正做到给冷门专业一片天空。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文都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