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教育学考点总结——奥苏伯尔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伯尔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对学习动机的论述是他教育心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奥苏伯尔看来,学习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所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下面文都教育就一一进行详细介绍。

  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由于有意义学习的结果就是对学习者的一种激励,所以奥苏贝尔认为,这是“有意义学习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动机”。例如,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作为一种“激励”)又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即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自我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这种愿望也可以推动儿童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其成绩相当的地位。自我内驱力强的学习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受人敬重、有地位),所以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也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老师认可),所以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许多考生容易把附属内驱力和自我的内驱力弄混淆,其实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1)两者追求的目的不同。自我的内驱力追求的是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附属的内驱力追求的是长者或人物的认可。

  (2)自我的内驱力以自我能力的和学业成就的为中介,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得到公众的认可为满足;而附属的内驱力以满足或达到长者或的要求为中介,以得到长者或人物的认可和赞许为满足。

  (3)自我的内驱力所对应的奋斗目标是在客观社会的影响下内化而成的个人确立的目标;而附属的内驱力所对应的奋斗目标则是由长者或人物给确定的。

  (4)学生在附属的内驱力的促使下,从长者或人物的认可和赞许中也会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但这种地位与自我的内驱力所赢得的一定的社会地位不同。这种派生的地位不是由学生本人的能力或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追随和依附的长者或人物所给予的赞许中引申出来的。

  大家要想更透彻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考研教育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登录文都网校,参考教育学考研的相关课程。
 

  ***相关推荐***

  考研大纲解析汇总(文字版)

  2017考研复习:历年考研真题下载(必看)

  2017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详解汇总

  2017考研政治复习:时政热点汇总(三)

  各省市2017考研招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