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是考研政治比较基础的学科,考生们在进行考研政治史纲复习时要学会总结和梳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和内容,本篇文章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希望对考生的2020考研政治史纲复习有所帮助。

一、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思想觉醒主要集中于先进的人群、一小撮人群,且这一部分的人分为两类,一是主张学习科学技术的林则徐、魏源,二是主张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的早期维新派。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编成《四洲志》一书;魏源在其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与洋务派思想非常相似。但对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 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在其《校邠庐抗议》一书的思想。

早期维新派主要包括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其中,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中提出搭理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二、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国自宋朝以来次在与日本交手的战争中失败,这使得天朝大国的民众们的民众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此时,具有代表性的有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

梁启超著有《变法通议》,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他们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解释中国当时的危机。

孙中山,在创立兴中会时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 强音。

这就是文都考研老师梳理和总结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和内容,希望对考生的2020考研政治史纲复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