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报考人数增加,考研初试必定会逐渐加大。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考察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研究分析能力,即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信息!文都考研给大家打来了10月中旬经济学考研热点!
News 1
诺贝尔奖为何颁给减贫学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将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三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与以往诺贝尔经济学奖多关注西方经济学不同,今年三位获奖经济学家的成果侧重解决贫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更多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并更重视实证性和方法论。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而应该包括数量和质量,不过增长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目前全球仍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世界贫富不均现象严重。尽管有识之士时有呼吁,但英国慈善组织乐施会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全球贫富不均的趋势仍在持续扩大。全球最有钱的26名超 级富豪所持有超过全球50%穷人,是近38亿人的财富总和。美国银行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最富有的1%人群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100万亿美元,全球贫富鸿沟日益扩大。脱贫减贫也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应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到贫困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欠发达国家减贫?全世界已探索了几十年,仅靠西方宏观政策方面的理论和模式显然是不够的,微观层面的研究能够深入到村落内部、甚至每家每户的真实发展动态,通过实地调研找到贫困深层原因,并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探索研究,对于如何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世界性课题,他们将其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而交出了一份更具可操作性的答卷。他们的实践表明,这些小而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从而做到有效减贫。例如,为了找到儿童健康水平的方法,可以针对教育方法、医疗卫生系统、获得信贷的途径等方面设计实验,证实干预效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田野实验方法验证具体减贫政策的效果,从而发现有效地克服贫困状态的相关政策,这种研究路径正是发展经济学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前沿研究方向。
脱贫问题在各国有不同的表现,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中国在减贫实践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没有套用现成的西方模式进行脱贫实践,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脱贫实践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于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实践经验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
News 2
互联网经济并不是空中楼阁
近日,《财富》杂志揭晓了2019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其中,互联网行业人士占据了半壁江山。字节跳动、滴滴出行、拼多多……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意识到:互联网已经如水和空气一般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仔细翻看这些互联网青年才俊的履历,不难发现,他们的成长曲线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曲线高度吻合。2000年以后,中国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新浪、网易、搜狐纷纷挂牌上市,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时代”,让他们看到一个全新的巨大机会。此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加速迭代,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他们真正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和缔 造者,也书写了巨大的造富神话。
其实,互联网经济并不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样,是空中楼阁,或是空手套白狼,它同样生产出“凝结着无差别人类劳动”的产品,同样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同的是,大部分互联网产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钢筋水泥”,他们可能是电脑上的一个操作系统,也可能是手机上的一款视频应用。
从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历程看,它不同于熊彼特式的精英创新,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得益于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被充分孵化。正如国外学者所观察到的,很多中国科技“在服务未成熟时就推向市场,经过竞争、淘汰和修正,在短期内使其在社会上扎根”,在实用化的速度上超越其他国家。经过国内市场的检验和改进,互联网产业的运营模式逐渐成熟,商业规则日益明晰,逐渐成为通用的社会基础设施。
如果说,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在线游戏等互联网产业,还只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消费互联网”。那么,在由移动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转折中,信息技术的“赋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则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在汽车生产线上,“手”举焊枪的电焊机器人可以准确无误对准汽车车身各个点位,精度高达0.5毫米;在语音识别领域,语音开放云平台日处理量次数可达40亿次,大大了翻译速度;在智慧医疗中,5G技术正在实现无线监护、远程查房、远程机器人手术……
可以预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部门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新型技术范式与经济活动必将成为新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站在科技革命的风口上,唯有充分抓住机遇,才能迎来高速的科学发展的春天。
News 3
财政部:确保农民旱涝保收、年年有余
今天,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推进落实《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农业保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3年,要努力实现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40亿元的目标,相当于年均增长10%以上。
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加强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上述负责人表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这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有力支持。“发展农业保险可以促使政府救灾由‘行政决策’‘政府管理’向‘市场契约’‘保险理赔’转变,为保障粮食生产、维护农民利益增添新的‘抓手’。”
目前,通过各方的协同推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业保险国家,但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仍以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为主,保生产成本刚起步,与发达国家保农民收入相比,保障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保险产品供给、保险机构服务与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指导意见》分两个阶段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2年,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收入保险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达到500元/人。到2030年,农业保险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总体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上述负责人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需达到840亿元。
农民获得感是体现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为此,《指导意见》将提升农民获得感贯穿始终,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比如要求保险机构要做到惠农政策、承保情况、理赔结果、服务标准、监管要求“五公开”,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不惜赔、不拖赔,切实承保理赔效率,健全科学精准高效的查勘定损机制。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立损失核定委员会,鼓励保险机构实行无赔款优待政策。
按照《指导意见》部署,财政部门将会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等部门,抓紧成立农业保险工作小组。财政部门将组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水平。出台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保险机构管理,督促农业保险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改革。
该负责人强调,中央财政还将在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效益上狠下功夫。
以上就是10月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更多院校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持续更新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