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2007年单选题第8题)。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典型真题:

(2007年单选题第8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C】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2008年多选题第25题)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典型真题:

(2008年多选题第25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D】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2007年单选题第11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典型真题:

(2007年单选题第11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D】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五)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2008年多选题第28题)。

典型真题:

(2008年多选题第28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要务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ABCD】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2007年多选题第20题),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9年单选题第11题)。

(2007年多选题第20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人D.社会全体成员【AB】

(2009年单选题第11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把发展作为要义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发展【C】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来源: 《2010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