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1)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的次世界大战,大战导致欧洲走向衰落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1939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成为中国革命的发展的严重障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并赢得了全面内战的胜利。

2.“三座大山”的重压

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都没有改变,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中国封建经济依然占优势地位,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3.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与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①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代表是北洋政府与国民党统治集团。②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代表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③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①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实际上却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③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对上述主张和建国方案作了系统的论述。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首先帝国主义列强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在中国行不通。可供人民选择的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①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其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主要靠山。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使中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运动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意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切中时弊,没有对中国全部传统文化加以全盘否定,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当然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认识中国并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地改造。第二,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第三,仍采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缺乏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告诉人民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成为中国的个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国传播开来。

(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因此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第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第三,以董必武为代表的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特点有:,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同时赋予新的含义,新文化运动得到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逐步传播,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了阶级觉悟,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于召开了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党的纲领与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方面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所接受是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与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通过领导群众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群众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大会提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5年至1927年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在中国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但是大革命仍然是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土地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来源: 《2010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