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考试题类型及其特点

  (一)历年题型变化简析

  近多年来,考研政治的试题考查形式也是几经变化,呈现两三年之内稳定、多年变化的特点。

  在2000年以前,考研政治试卷不但分文理科,而且题型多样,有单项选择题(16道,每道1分)、不定项选择题(12道,每道2分)、简答题(1道,5分)、辨析题(3道,15分)、论述题(2道,20分)和材料题(2道,20分)等多种形式。

  2001年以后,单项选择题减少为15道,不定向选择题增加为15道,每道试题的分值都没变,其他题型及其分值也没变,只是取消了简答题。相应地,题型由六种减少为五种。

  这种考查形势持续了两年,到2003年,考研政治不再分文理科,而且题型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客观题没有任何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上:辨析题的分值每道增加为6分,题数仍为3道;大的试题不再区分为论述题和材料题,而是并入到第四道大题之下,统一被冠之以分析题,且前3道试题分值都为9分,独第4题为10分,而且是以选作题的形式出现的——给出难度相当、题型一致的两道大题,让考生任选一道来做,这给了考生充分的自由,便于考生潜能的发挥。

  这种题型持续了三年,2006年的政治考研试卷又有了大的变化,的变化就是题型减少,客观性试题题量增大,分值上升(5分);主观性试题题数减少,分值下降(5分)。具体为:单项选择题增加为16道(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增加为17道(每题2分),分析题5道(每题10分),分析题最后一题为选做题。这一新的考查方式2007年、2008年、2009年没有变化。2010年政治真题与2009年、2008年、2007年相比,题型小有变化,即分析题确定为5道,没有了“选做题”。2011年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不过,这一新的题型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加强对细小知识点的识别和熟记,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真题题型特点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除了因为选项的多少而产生的难易程度有别以外,出题方式基本相同,既有直接考查所学知识点的直问直选法,又有事例、话语、俗语、谚语、哲理、成语等的判断推理选择法,还有对算式、表格计算后的结果选择法,而且每种选择题的最后两道题都是当前的时事,属于形势与政策中的内容,一般是国内一道,国外一道。选择题的出题范围广,随机性比较大,每个细小的知识点都有被考查的可能(但是一般以最基础的为主),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做到认真、全面,不遗漏每个知识点。

  就分析题而言,近几年试题出题形式灵活多样,有论述题、分析题、漫画题、材料题、事例题、图表题等形式。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和各种行为做出辨析、评价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就决定了这类题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此类题型提供的材料,或是重大社会现象的陈述组合(事例型),或是引用报刊和人物的重要论断(引文型),或是重大现实问题的图片和列表统计(图表型)。解答这类问题时,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就增加了这类题型的难度。这类试题摒弃了传统的“踩点给分”的评价方法,不硬套标准答案,不死抠要点,踩意即可,着重从选用的观点是否正确,运用的知识是否恰当,阐述是否合乎逻辑,政治术语表述是否准确等方面加以考查,评卷给分时只提出考核重点和评分要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案向多元方向发展。这使得此类试题又具有要求全面、突出能力考查、难度较大、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等特点。为了沉着应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掌握基本原理,并不断自己独立自主地运用基本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近年来材料分析题的分量越来越大,这种题型一般以材料(或情景)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体现了能力立意的趋势。它溶知识、能力、领悟于一炉,集重点、难点、热点于一体,显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灵活性,能有效地克服考生死记硬背、猜题的现象。同时,这种题型以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等特点,又成为制约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专门研究分析题这种题型的特点及审题、解题的方法,掌握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三)每门学科试题数及分值分配规律

  每年试题中每门学科所占试题数量、分值还是有差异的,但是差异不大。以2010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真题为例,分植分配如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4道(4分),多选4道(8分),分析题一道第34题(10分);共占22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单选4道(4分),多选5道(10分),分析题一道第35题(10分),第38题涉及毛特的内容;共占25分左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单选2道(2分),多选4道(8分),分析题一道第36题(10分);共占20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选4道(4分),多选2道(4分),分析题一道第37题(10分);共占18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单选2道(2分),多选2道(4分),分析题一道第38题(10分,涵盖毛特的内容);共占15分左右。

  (四)2010年试题的显著特点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题总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依据大纲

  2010年的题目基本上没有超纲的题,都是在我们考试大纲里面的,是比较规范。新增加的两门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道德基础”,完全是依据大纲的,没有任何超纲的内容。

  2.紧扣热点

  紧扣热点也是今年的特点,这几年都是紧扣热点,整个的思想政治理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毛特的最后的主观分析题考民生的话题,可以说考前很多的老师,包括很多的专家,都反复地强调民生话题是今年的热点词汇,所以说从思修、毛特两门课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紧扣热点。

  2010年出的题无论从大题还是小题,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充分地紧扣热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有关于交通的调查题,今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次列入考纲,这两门课程到一起来讲,出题者可能会千方百计寻找到某一个社会热点现象,试图从法律与道德双重角度去分析它,这种行为在2009年最典型的像醉驾与酒驾,比如非常关注的孙伟铭案、南京的张明宝的醉驾,这就是给我们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问题——关注社会功德意识。我们也知道网络上报道过西部的人拿着板砖站在斑马线上去砸车,这些社会热点现象反应在试卷上就是那道关于“文明出行”的题目,为什么文明出行即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寻找到社会的热点现象试图从法律与道德双重角度去分析;我们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要求我们青年人如何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的社会功德意识,从而使我们的整个社会功德,让我们社会变成更加有序温馨的社会。

  还有比如客观题第30题,关于钱学森报国情怀的题目,也是更突出了社会热点。2009年我国有两位大师去世,一个是文学界的泰斗季羡林,一个是科学界的先驱钱学森,在这两者中选取一个来考查,肯定是2010年出题的必然。

  紧扣60年大庆,毛特与近现代史纲结合的题目,第36题,完全是这样的题目的延伸。

  3.突出重点

  2010年的考题突出了几门学科中的重点,比如马原里的“认识论”、毛特里的“新民主主义论”、史纲中的“洋务运动”、思修中的“爱国主义”、当代中的“综合国力”“创新型国家”等,都在真题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4.难易适中

  2010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偏题,很多的题是骨架性的题。大纲解析中的纲纲目目,今年都在题目中得到了体现。

  所以,2011年的考生们,要想好好备战2011年考研政治科目,可以依据2010年考试科目(2010年大纲已定,2011不会太大变化,只会是小小变化而已),早早熟悉大纲核心知识点,以纲为纲,把握重点难点,另外,千万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世,既要闻窗外事又要读圣贤书,以后的考研政治联系实际的会越来越多。

    来源: 《2011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