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已经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强化阶段,学习应该更加系统,注重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总结!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专题系列文章。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专题:形式、后现代文学思潮。

形式主义思潮

在世界思想史上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率先将研究重心从创作主体移向了文本的形式、结构,是现代西方文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后经过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西方结构主义思潮的真正发源地。最核心的范畴是“主 导性”形式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最初是裹挟在现代主义思潮中朦胧诗和意识流小说等。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派文学的出现,形式本体化凸显。

当代中国的一次“文学革命”,形式意识。形式实验视为先锋小说的生命之所在。重视“怎么写”而非“写什么”

☑先锋小说

1.价值观念的先锋性

拒绝价值判断

质疑历史真实性

2.文学观念的先锋性

颠覆传统的功利主义文学

改写文学反映论的传统执着个人化的艺术感觉

3.叙事风格的先锋性

(1)叙事结构

封闭到开放偶然打断因果文本空缺重复叙事迷宫圈套戏拟

(2)叙事视角与叙事者

限制视角“元叙事”(概念)解构文学的“真实性”的神话

(3)叙事时间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位

(4)叙事语言 零度情感梦幻夸张隐喻错乱无序话语欲望形成语言狂欢

批评:

1.模仿痕迹,没有真正创新

2.注重形式实验,消解深度模式

3.与读者的不合作

苏童

余华

孙甘露

格非

北村

后现代主义思潮

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姿态,以及对传统的决绝态度和价值消解的策略,使得它成为一种“极端”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彻底虚无主义的否定方式表现出来。

✔与现代主义以及其他思潮的不同?

1.反思和批判现代性

2.关注微观、局部的政治,解构结构,消解中心,破除独尊,确定被人们所忽视的或排斥的边缘的权力和自由。

3.批判“共识”,主张“差异”统治。

4.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的理性化秩序,揭露这种理性化秩序背后无所不在的权力,反抗权力对人的全面监控。

表现在美学上,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走向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感的平面。

体现在文艺上,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逝,本能成为一切。人的消亡使冷漠的纯客观的写作成为后现代的标志。

✔文学上

王朔 嘲弄和消解“崇高”

先锋派

新生代作家的小说

第三代诗人的诗作韩东于坚

“第六代”电影美术音乐

✔对文学批评带来的冲击

1.对于学术氛围,使人们由惯于定于一尊到安于多元并存,为宽容和对话的气氛形成提供了契机。

2.在研究方法上,后现代主义批评“向外转”

的姿态可圈可点。

3.表现出了较强的话语创生能力,他们调用多种理论资源,创造出一系列的新概念、新术语。

4.后现代主义批评拓展了传统批评的言说空间,由对文学文本的阅读而至对影视文本的阅读乃至对社会大文本的阅读。

也不能忽视其弊端,“语言骚扰事件”,批评家没有共同语言等。

还有一种思潮,无法定义,俞兆平在《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中认为是“古典主义”。不过大家可以思考,在现当代文学中,有大刀阔斧向前进的文学,也有一方面,便于保守,重视古典的文学,在“现代性”话语的潮流下,他们被打上守旧的便签。可以说凡有这种倾向的,也可以总结下。比如“学衡派”,其实新月派也是,他们的新格律主张,就是对诗歌毫无约束发展的一种反拨,按照这个思潮去理解现当代文学中的一条隐线,考试中的反映可能就是,“古典资源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

以上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专题:形式、后现代文学思潮。其他文学思潮将在后续文章继续更新,欢迎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