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考研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自我检测。自我检测可以对你理解及记忆情况提供反馈,便于有针对性的复习!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艺术考研复习自测: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题,一起看看吧。
1.客观精神说
客观精神说,基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理念和宇宙精神的显现。柏拉图将理式世界当作性,感性世界当作第二性,艺术世界看作第三性,认为艺术是理式世界的摹本的摹本,否定了艺术世界的真实性。德国古典主义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外在表现,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我国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首篇《原道》中,提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的观点。明代朱熹认为“文以载道”,即“犹车载物”。
2.模仿说
模仿说,基于唯物主义,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真实,从而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原有的,而是社会的本质,艺术应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此处的生活不仅指社会生活,还有自然界。我国南北朝姚最在《续画品》中说,“心师造化”,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十国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度物象取其真”。
3.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的社会功能之一,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具有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的作用,是因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且其中融入了艺术家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因此艺术反映的是社会本质和人生的真谛,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且艺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欣赏者欣赏,从而使人类通过艺术欣赏认识社会、历史、人生。
其次,艺术可以认识自然,因为艺术反映的社会生活包括自然界,并且由于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反映自然,让人们认识自然。但是,我们不可以夸大艺术的认识作用,在专业方面艺术无法像历史、物理等学科一样深刻的认识,但由于艺术认知作用是以审美价值作为基础的,所以,艺术在发挥认知作用的同时,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4.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用艺术作品中包含的真、善、美,作用于人的情感,启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洗涤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升华,从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因为艺术不仅反映社会生活,而且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并且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评价、态度,包含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另外,审美教育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区别于其他教育,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
因此,审美教育还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于艺术审美教育的评价要适当,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的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
5.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可以满足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并且在欣赏过程中,使人的人心得到享受和休息,获得愉悦。审美娱乐还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审美娱乐的同时,还可以给人以启迪,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审美娱乐与审美认识、审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建立在同一的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6.音乐
音乐是用乐音在时间上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感受的表现性时间艺术是人类历史上的最 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时间的艺术,是表演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再糟的艺术。音乐氛围声乐和器乐,声乐以人生和唱为主,器乐以乐器演奏发生为主。
7.舞蹈
舞蹈是用提炼、加工后的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音乐、构图等基本要素,塑造直观性、动态性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样式。
8.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以下几点:
其一,表演性和形象性,表情艺术的音乐、舞蹈也属于表演艺术,需要通过音乐家、舞蹈家的二度创作才能将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而二者的中间环节,即表演。
因此,表情艺术具有表演性,舞蹈通过肢体语言,音乐通过节奏韵律创造艺术形象,使表演艺术具有形象性,而表演性是形象性的基础,不同的是音乐形象需要观众加以联系和情感的融入方能体会;
其二,抒情性和表现性,音乐作为表现性时间艺术,舞蹈作为表现性时空艺术,长于表现,不长于再现,擅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思想情感,抒发情绪,不擅于刻画再现客观事物,因此具有表现性,而在表现思想感情方面,表情艺术能深入内心,表达其它艺术触及不到的内在情绪,因此具有抒情性;
其三,节奏感和韵律美,节奏是表情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对于音乐它影响音乐的韵律,情感的表达,音乐风格,对于舞蹈,影响舞蹈动作的表现,和风格等,因此表情艺术具有节奏感,而韵律是节奏派生出来的,是节奏美的外在表现。
9.戏剧
戏剧广义上讲,包括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狭义上只是指话剧,指舞台上演员通过对话和动作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戏剧除了作为综合艺术的特征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性。
其一,戏剧性,指通过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生活现象,表现冲突,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刻化人物的特点;
其二,剧场性,指戏剧是通过再舞台上的现场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并且可多次进行。
其三,现场反馈,观众可以直接观看演员的表演,其观看的感受也会直接的反馈给演员,影响其表演。剧本、演员、观众是戏剧三要素,悲剧被视为戏剧之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悲剧四大高峰期为,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欧洲中世纪的性格悲剧,近现代的社会悲剧,现代的悲喜剧。
10.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总称,它将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感染力,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文学性、表演性,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力和情感表现力。
11.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戏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形式上,追求“以一求多”的艺术境界,将表现审美境界作为的艺术追求,内容上,多为历史演义的题材,具有善恶分明的艺术形象和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戏曲的历史渊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就已展现萌芽,在秦汉出现了倡优等戏曲雏形,在隋唐有了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宋金时期,在元代有了空前的繁荣,明清又迎来了再次的繁荣时期。戏曲的特点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和虚拟性上。其一,戏曲是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其二,戏剧性在角色行当、表现动作、音乐唱性上具有特殊的固定形式;其三,在演员表演、舞台布景、舞台时空上都有虚拟性的特征。
12.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画面、声音、蒙太奇为艺术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感受的一门综合艺术,也被称为“第七艺术”。电影于1895年12月28日,于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工厂大门》、《火车进站》为诞生日。至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革,一是由无声到有声,二是由黑白到彩色,三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媒体、计算机二维技术等高科技于电影的融合。电影可分为四类,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故事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商品,具有艺术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效益。
13.电视艺术
电视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传播速度极快,影响范围广,可表现的内容丰富,1935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标志电视事业开端,电视的功能可分为四类:文艺娱乐功能,新闻信息功能,社教功能,服务功能。电视还具有不同于其它综合艺术的特性。
其一,技术是电视的基本特征;
其二,观众的参与性是电视的观赏特点;
其三,电视的传播速度之快形成了电视生活化的特点。
14.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以下三点:
其一,综合性和独特性,戏剧、戏曲、电影、电视作为综合艺术,其综合性表现在一方面综合了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的表现手段、方式、形成了自身强大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在美学层面上,是时间、空间、听觉、视觉、再现、表现、造型,表演等艺术的综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但有综合性的同时,他们还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性,戏剧重再现,讲究写实、具象,戏曲重表现,讲究写意、抽象,电影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具有工业社会的特点,电视是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具有工业化、信息化的特点;
其二,文学性和表演性,戏剧、戏曲、电影、电视都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一度创作以文学剧本为核心展开创作,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二度创作以表演为中心环节,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具有文学性、表演性;
其三,情节性和主人公,综合艺术也是叙事性艺术,叙事性艺术离不开情结,以清洁的矛盾冲突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而情节离不开事件和人物,人物、人物关系、矛盾构成清洁,清洁又刻化人物,因此,综合艺术离不开情节性、主人公。
15.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基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艺术是自由的活动,不涉及任何目的和功利性。德国的哲学家尼采在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中,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解释艺术的起源、本质、作用,甚至是人生的意义,他用“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来解释艺术的两种起源,把梦和醉看成艺术审美的两种状态。我国南北朝的文艺批评家,把情和志看作艺术家欲望和心灵的表现。宋代严羽的“妙悟说”、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都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表现。
16.艺术生产
马克思首次将艺术与生产结合起来,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个名词,揭示了艺术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但,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产品具有精神属性,主要价值为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艺术生产揭示了艺术的起源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真理,艺术的性质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其特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且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另外,艺术生产还揭示了艺术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艺术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于经济基础,而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某些艺术门类只能在经济落后的时期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繁荣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的神话。并且艺术与经济有关,但不是正比关系,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艺术上也可出现繁荣的状态,如19世纪的俄国。最后艺术生产还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三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从而阐释了二者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关系。
17.艺术形象性
艺术的形象性是指艺术用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这是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区别。首先,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艺术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艺术也是艺术家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反映。其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象的统一,艺术都是用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本质的。最后,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优秀的艺术形象总是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与深刻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19.艺术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融入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必定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首先,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动机来源于社会生活,创作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表现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能动性表现在艺术家面对千万生活素材时,经过主观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独创性表现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思想态度,艺术作品表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理想、风格个性、审美追求,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其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性劳动的成果,必然打上了艺术家的烙印,体现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审美追求等。最后,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所以,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各不相同,另外,虽然艺术作品一直引导欣赏者朝着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但艺术欣赏中,欣赏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会融入其独特的联想、想象、情感、理想等诸多心理因素,艺术欣赏者所欣赏的艺术形象就变成了经过欣赏者加工改造过的艺术形象。因此,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其本质是审美再创造。
20.艺术审美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其主要价值就是死很美价值,因此,审美性也是艺术的基本性质。首先,艺术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集中体现。其次,艺术美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中的真不是社会生活中的真,艺术中的善也不是道德的说教,而是通过艺术创造性的表现手法融入到了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由此化真为美,化善为美达道真善美的统一。最后,艺术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重视形式美,但也包含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形式美在很多艺术门类中有着不同的经验和美的规律,但形式美也是随着实践历史而不断变化的,而形式美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美。
21.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艺术家通过典型化的创作方法,塑造出的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广泛的社会概括性的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要通过其独特鲜明的特性反映出广泛的共性和社会的本质,并且能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认知、艺术风格。艺术典型与艺术形象相比,个性更加鲜明,共性更加普遍,是高度凝结和升华的艺术形象。
2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狭义上说是指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的教育体系,广义上说是美育的核心,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和中心内容,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任务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普及艺术基础知识,民族艺术素养。其二,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思维能力;其三,陶冶人的性操,构建完整的人格,从而使人全面发展,使社会得以进步,艺术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哲学主要是指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研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存在的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为中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哲学通过艺术家影响艺术创作,哲学可以影响艺术家的思想,而艺术创作又具有主体性,因此哲学影响艺术创作。其二,哲学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具有哲理性的艺术作品,如卡夫卡的《变形计》。其三,哲学可以影响艺术思潮,如西方现代哲学影响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性的,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会表现哲学思想,也不是所有的作用都具有哲理性。
24.西方现代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指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物质文明急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危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在本体论方面具有唯心主义哲学的色彩,在认识论方面具有非理性主义哲学,在人生哲学上具有悲观主义色彩。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为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没有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就没有西方现代派艺术。许多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哲学家也用艺术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25.西方现代派艺术
西方现代派艺术,萌芽于19世纪中叶,形成于19世纪末叶,它不是指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现代主义流派的总称,包括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派、未来派、荒诞派、新小说、抽象派、象征主义、存在主义、达达派、迷惘的一代、黑色幽默等。其思想根源是各种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以克罗齐“直觉说”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内容上,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绝望。但是,在揭示社会的问题的同时,西方现代派艺术还表现出了对人生、历史、人类前途和命运的绝望,宣扬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尤其某些作品中更是包含暴力、色情的内容,直接宣扬腐朽没落的社会人生观。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注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提升了艺术表现力,但是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否定或排斥传统艺术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其作品荒诞怪异、晦涩难懂、抽象混乱的状态,有的甚至荒谬。
26.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既有促进方面,又有阻碍方面。宗教与艺术在表现对象、反映内容、创造目的、心态,对人的影响等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宗教利用艺术宣传教义,这就要求艺术反映教义,宣传教义,根据教义创作艺术形象,局限了艺术的体裁、内容,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在促进艺术方面,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体裁与内容,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机会和平台,是许多艺术活动的组织者,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
27.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艺术可以反映宗教内容,宣传宗教教义,促进宗教的发展和影响力;其二,艺术可以营造宗教的氛围,如哥特式教堂高耸尖顶直刺青天的风格,使人产生对神的敬畏和对天堂的向往;其三,艺术直接参与宗教活动,从原始时代的歌舞、音乐等就是巫术或宗教的组成部分,现代也有宗教文学、音乐广为流传。
28.宗教艺术
宗教艺术指受宗教的影响,用来服务宗教,为宗教活动和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宗教艺术集中体现了宗教与艺术相互渗透与排斥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根据教义创造膜拜对象,否定艺术;另一方面,艺术又追求自由,反映现实,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否定宗教;而宗教艺术是这二者的中合,即体现了宗教教义,又具有审美性。宗教艺术设计的艺术门类十分广泛,有建筑、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戏剧,其中独具宗教艺术特色的是石窟艺术,它包含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29.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是以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体验为基础,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后,融入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而形成的主观与客观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艺术构思活动总之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30.艺术传达
艺术传达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和手段,将艺术构思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象化,使之成为可供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31.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
形象思维指运用形象来感受、把握、认识事物,即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完成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的思维形式。
它的三个特点是:
其一,形象思维你离不开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其二,形象思维总是通过联想、想象、感受等心理因素来进行,其中以联想、想象为主;
其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侧重于综合。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32.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总体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阿里的共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艺术风格十分的复杂,与创作主体的主观特点有关,与题材的客观的特点也分不开,表现在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个层面,以整体的形象呈现出来。艺术风格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奇异,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创作主体的创作个性有关;
其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创作主体的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艺术追求有关;
其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多样的审美需求有关;
另外,艺术风格还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其一,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关,关于这个民族的审美理想、审美需求,归根结底也与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基础有关,从美学心理上看,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也有关系;
其二,艺术风格具有时代特点,是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总是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体现这一时期占主 导地位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追求。
33.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指一些思想倾向、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组成的艺术派别。它们可能是自己地组织起来,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可能仅因艺术风格的相似,不自觉的组织在一起或被后人划分在一起,它们有可能只有一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也有可能包括多种艺术门类和体裁。
34.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买一束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35.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手段,即艺术语言。
36.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指深藏在艺术品种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尽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包含身后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沉淀,凝聚着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
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而且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
但艺术意蕴又不仅仅只靠艺术形象表达,要通过该整体的领悟方能体会。另外,艺术意蕴不是任何作品都有的,只有优秀的作品才有。
37.艺术意境
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诞生于唐代。
意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由有限到的超越美,一种不施不设的自然美,总之意境追求的天然之美,纯真之美,素朴之美,归结起来就是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8.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也似乎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欣赏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
其一,欣赏者与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应有一个适当的审美距离,作品应适当的超出原有的期待视野,使欣赏者感到振奋,丰富和拓展新的期待视野,但又不能过分超前,使其期待视野处于陌生状态,从而难以接受;
其二,期待视野的不同,欣赏者对作品的需求、喜好也不同。
39.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中常有许多“空白”,当欣赏者欣赏时,将自己的体验与想象置于文本中,将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此时艺术作品才成了欣赏者所欣赏的艺术作品,艺术世界才成为欣赏者的艺术作品,作品的未定性才得以确定,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这个过程即为召唤结构。
40.艺术鉴赏力的方法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可以通过几点:其一,鉴赏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二,熟悉和掌握艺术和基本知识和规律;其三,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其四,结合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去欣赏;其五,通过美育和艺术教育人们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鉴赏水平。
41.鉴赏心理的保守性
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各种不同欣赏方式与习惯,常具有某种定向趋势或趋向。
42.鉴赏心理的变异性
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时代前进,社会生活变化,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人们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发生变化。
43.审美直觉
审美直觉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能立刻把握的领悟能力。审美直觉可以使人暂时忘却一切,凝神观赏,沉浸于审美愉悦中。
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观性和直接性,直观性指艺术欣赏活动必须亲身感受,直接性指审美直觉总是瞬间完成。
艺术审美活动中的直觉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天生的,而需要后天培养和训练。另外,审美直觉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状态,其中存在着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44.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极其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神明活动,审美体验是鉴赏主体仅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主动状态,审美体验包含多种心理因素在其中积极地活动,其中想象、联想使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变成欣赏者眼中的艺术形象,而整个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更是离不开情感的伴随。
45.审美升华
审美升华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阶段中,同样存在着多种心理移速的积极活动,存在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理解最为活跃,领悟、共鸣也是审美升华阶段时常发生的一种现象。
另外,以哲学和美学的意义将,审美升华是鉴赏主体通过艺术再创造在鉴赏对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美感。
46.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批评的作用,
其一,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其二,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其三,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额繁荣发展。
以上就是艺术考研复习自测: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题。你掌握的怎么样?更多艺术考研复习资讯,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