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武汉大学是很多人的理想殿堂,其哲学也赫赫有名。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概况分析,一起看看吧。

一、学科历史、学术传承及学术优势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在全国各类评估中。也是国际 知名大学哲学院系,在近几年国际QS排名中,均在世界前150名。20世纪初期,众多著 名哲学家,如熊十力、方东美、洪谦、朱光潜等人在这里任教。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先生,曾任恢复重建的哲学系系主任,并为20世纪后叶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学科优势突出。有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哲学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单位,心理学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设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学科现为国家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教育部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设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下设10个教研室,20个校级研究机构。武汉大学国学院哲学学院。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文学院、历史学院共建)。全院共有12个二级学科点,其中哲学二级学科8个,心理学3个,国学1个。(思庐哲学考研组 整理)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国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11个硕士点,有10个博士点。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9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1人、讲师17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国家 级教学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4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2人,湖北大学湖北省彩虹学者1人,湖北省楚天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子3人,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13人。引进外籍教师3人。

学术成果显著。2011-2016年,学院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0多篇,出版论(译)著200多本。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6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普及奖1次。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项。主办国内外学术会议60余次。

教学水平一流。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站在教学第授课。采取原典教学、双语教学、授课、国外专家授课、国内外专家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5位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首席专家,1个国家 级教学团队。有5门国家 级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院人才培养成就卓著。创建90多年来,学院为祖国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6千余人,他们在党、政、军、学、商、文各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近一半本科毕业生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全国统考考取硕士研究生。10%以上的学生到国外、境外继续学习深造。多名学生被国际直接录取为博士生。学生就业领域广阔,大多分布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部队、大中型公司企业,口碑良好。

三、硕士生导师简历及研究专长

1、郭齐勇

郭齐勇,男,汉族,武汉市人,1947年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78级),1981年考上硕士研究生(1981级),师从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教授。1984年底毕业留校在哲学系任教至今。1989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至1990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87级),师从萧萐父先生。1992年8月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3月晋升为教授,同年10月增列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暨人文学部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国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学科评审组专家(2009- )、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第五至第八届,1999-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2005- )、国际儒学联合会(ICA)理事暨学术委员(2004- )、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 )等。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长为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思庐哲学考研组 整理)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熊十力哲学研究》、《熊十力传论》、《郭齐勇自选集》、《文化学概论》、《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以上独著),《诸子学通论》、《梁漱溟哲学思想》、《钱穆评传》、《传统氤氲与现代转型》(以上合著)等,与冯达文共同主编《新编中国哲学史》,主编《熊十力集》、《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经典精读》、《儒家文化研究》辑刊等。

1.3邮箱地址:qyguo@whu.edu.cn

2、储昭华

储昭华,1963年生,安徽潜山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西方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副会长等。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国伦理思想史、政治哲学,主要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的探索和理论建构。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共同主编:《心灵哲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大地的涌现——关于自由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明分之道——从荀子看儒家文化与现代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007年重印;译著:《德国唯心主义时代》(劳特利奇哲学史第6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3邮箱地址:Chuzhaohua80@126.com

3、孙劲松

孙劲松,哲学博士,1973年11月出生,安徽怀远人。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副院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黄梅禅文化与荆楚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1.1主要研究中国佛学、周易哲学。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出版学术专著《心史》《净心与洗心》《禅廉文化》等3部,参编《中国哲学史》等教材多部,在《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1.3邮箱地址:jingsongsun@126.com

4、文碧芳

文碧方,1965年生,湖南岳阳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1.1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与儒家哲学。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曾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代表著作为《关洛之间——以吕大临思想为中心》。

1.3邮箱地址:wbfwd@163.com

5、吴根友

吴根友,男,1963年2月生于安徽枞阳县,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哲学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大陆地区执行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长。

1.1个人专业与兴趣领域有:明清哲学、比较哲学、政治哲学、先秦道家与诸子学等。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先后出版了《中国社会思想史》、《郑板桥的诗与画》、《先秦诸子学志》(第二作者)、《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中国辩证法史》(第二作者)、《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中华书局),《在道义论与正义论之间——比较政治哲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比较哲学视野里的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求道·求真·求通》(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等10部主要著作。

1.3 个人电子信箱:dapeng.chen@aliyun.com;gywu1963@163.com

6、徐水生

徐水生,男,1954年8月生于湖北省黄石市。现任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任武汉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1.1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哲学思想交流史;道家哲学思想。

1.2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与日本近代文化》、《近代日本の知識人と中国哲学》(日文版)、《中国哲学与日本文化》;译著有:《熊十力与新儒家哲学》、《汉字文化圈的思想和宗教》(合译)、《早稻田大学与中国》(合译)。

1.3邮箱地址:ssxu@whu.edu.cn

7、连凡

连凡,男,汉族,湖北孝感人。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比较哲学及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2001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理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基地班专业学习,后通过校内二次选拔考试转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部哲学学院国学试验班专业,2006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读研,2009年毕业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进入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人文科中国哲学史专业读博,2013年毕业并获得日本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起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2013年7月9日起任讲师,2017年11月30日起任副教授。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哲学史研究(宋元明清哲学);比较哲学研究(耶儒交涉、东亚儒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籍目录学与学术思想史;日本学者研究论著的翻译及其研究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专著:《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译著:《宋明时代儒学思想之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翻译自日本著 名学者楠本正继著:《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东京:广池学园出版部,1964年增订版)

1.3邮箱地址:thomass123@163.com;LianFan123@gmail.com

8、廖璨璨

廖璨璨,1987年生,湖北仙桃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基地班(2009),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哲学博士学位(2015)。曾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UK)访学交流(2013~2014)。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方向副教授。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哲学史、宋元明清哲学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继善成性”的诠释与明清之际的人性论》,载《哲学与文化》(台湾);《方以智的“格物穷理”说及其对明清之际西学的回应》,载《中国哲学史》;《易学哲学视野下的方以智圆∴思想探析》,载《中国哲学史》。

1.3邮箱地址:liaocc27@whu.edu.cn

9、刘乐恒

暨南大学中文系(基地班)学士(200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2006);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中国哲学博士(2010);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3);《儒家文化研究》学刊编委(2017-)。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心性论;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年;《大家精要·马一浮》,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中国哲学心性问题的现代性阐释》(主编),岳麓书社,2017年;《伊川理学新论》,岳麓书社,2014年。

1.3邮箱地址:liuleheng@gmail.com

10、秦平

湖北武汉人,本科就读武汉大学届人文科学试验班,前后在武汉大学学习哲学十年,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任教。2014年荣获武汉大学第九届“我最喜爱的十佳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荣获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先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以《春秋》经传为中心的经学。

1.3主要论著或代表作:《〈春秋穀梁传〉与中国哲学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12月;《大家精要——方东美》,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9月第1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7年7月再版。

1.3邮箱地址:qinping926@aliyun.com

11、肖航

2001.9-2005.7,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文学学士。2005年3-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实习生。2005.9-2007.9,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史学硕士。2007.9-2010.7,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哲学博士。(思庐哲学考研组 整理)2010年9月-2012年9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后。2012年10月-2017年11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讲师2015年7月20日—2016年7月21日,澳洲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亚太学院访问学者。2017年12月至今,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副教授。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先秦两汉哲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

1.2主要论著或代表作:《王道之纲纪—白虎通义政治思想研究》,独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大家精要·班固》),独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章裁集》,副主编,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7月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小分册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

1.3邮箱地址:evelynxiao2012@163.com

12、郑泽绵

郑泽绵,广东人。武汉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2006),哲学硕士(2008),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2011)。2011年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资博士后;2012-2014年曾两度在柏林自由大学Dahlem Humanities Center从事前后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独立研究项目。现为中国哲学教研室副教授,珞珈青年学者。

1.1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宋元明清哲学;中国哲学史

1.3邮箱地址:zemian1984@163.com

三、近5年录取人数及考研难易度分析

统招2-4个

40-60人报名

很难

以上就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考研概况分析。更多哲学考研院校分析文章,持续更新中。

相关推荐

哲学考研院校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