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各大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都在不断加大热点事件的考察比重,无论是名词解释里出现的各种“新名词”,还是评述、分析题里的“新话题”,每一道新题目的背后实则都是新传理论与热点事件的巧妙结合。

作为一名新传考研人,我们在掌握各种新闻传播理论的同时,更要将复习重心放在各种热点事件的分析上面。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了9月份新闻传播学考研热点汇总。

1. “我太南了”表情包刷屏

2.@微信官网:我要一面国旗

3. ZAO人脸替换侵犯隐私风波

4. 人民日报推出智慧研究院

5. 办公室小野工作室整改

01我太南了表情包刷屏

事件还原:

由日常口语“我太难了”到“我太‘南’了”的谐音转变,麻将牌“南风”摇身一变成为了流行表情包的主角。起源已不可考,但在网友的智慧传播中,四张“南风”牌摞起来成为“南上加南”,一幅[快哭了]的表情夹在“南风”牌中间就叫做“左右为南”。“我太南了”系列表情包席卷社交平台。

传播学解析:丧文化、走红原因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首先,“我太南了”由“我太难了”谐音梗演变而来,反映的亦是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匿名化的网络空间中,谐音梗、自嘲式的“丧文化”让青年群体从高压与焦虑中获得一定释放,并在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方式中,寻找到心理安全感。其次,这种寻求群体归属感的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方式,又让“我太南了”系列表情包的传播走向一对多的裂变式传播。其三,表情包相比于文字、音频、视频而言,传播速度快、门槛低,在网络世界沟通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之网络匿名性,宣泄式刷屏、无意义表达、消解传统文化的动作,得以形成,也为“我太南了”表情包提供走红通道。 拓展阅读: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在Web3.0时代,网络文化现象呈现娱乐一切、消费一切的态势。网络表情包作为互联网的滋生品具有明显的娱乐性。在新闻的时效期内,表情包以各种“恶搞”“反讽”“卖萌”的姿态流行于网络,迅速蹿红。当某个社会热点消退以后,与其相关的表情包会被又一波表情包所取代。网络表情包本着娱乐化精神,依托流行语、文化作品、社会热点等,制造话题感、新鲜感,经常霸占网络热搜,它能够将人们隐藏的内心情绪集中放大,以调侃的态度掀起社会舆论的热潮,引起全民狂欢。——《舆见 |“我太南了”是如何掀起一场亚文化狂欢的?》,清博舆论

02@微信官网:我要一面国旗

事件还原:9月初,微信朋友圈出现大面积“@微信关心:请给我一面国旗”的朋友圈。而后,不少网友恶搞将“请给我一面国旗”改为“请给我一个男/女朋友”“请给我转账”等内容,朋友圈一时热闹非凡。其实,头像右下角出现小国旗的网友,并非通过朋友圈“许愿”而来,而是通过腾讯推出的“迎国庆 换新颜”页面加载得到,却因网友恶搞而引发了一轮专属@微信官网的狂欢。此前,微信朋友圈曾在圣诞节时出现过集体许愿圣诞帽的刷屏。

传播学解析:谣言传播、群体感染、群体模仿谣言是某些人(或者某一个群体、集团和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道中所流传的信息。对于@微信官网的行为而言,起码通过手动方式更换了国旗头像的用户明显知道自己的头像更替源于活动页面加载,而非朋友圈许愿,他们却依旧兴致勃勃地在朋友圈内许愿@微信官网,这正是部分人希望传播谣言达到恶搞目的的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本身及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主要受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群体感染的过程,一种情绪、一个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三人成虎,在网络世界的又一次上演,群体感染的快速蔓延,将在一定程度上杀死人们的理智,也启示着传播者的媒介伦理道德。在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过程中,记者编辑作为把关者,应严把质量关、死守伦理关,不传谣、不造谣;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受众也应媒介素养,对外界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让自己裹挟在他人的情绪观点之中,丧失了自我的判断。模仿学奠基人J.G.塔尔德(法)在他的《模仿的法则》中提到,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基于人的安全本能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这种非理性的模仿部分基于“匿名性”原理(在混乱状态下,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的人们,容易受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对于@微信官网而言,不少受众处于无意识地模仿之中,无论结果如何,模仿本身是受众做出动作的意义,但这种模仿针对不同事件将产生不同后果,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

拓展阅读:网络谣言近年来声势喧嚣,影响日增,成为困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除信息公开程度、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外,还要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规范,提升媒体从业人员和公民的法律、新闻和道德素养。——《网络时代谣言传播的特点及其危害》,李宗桂

03ZAO人脸替换侵犯隐私风波

事件还原:9月初,AI换脸App“ZAO”因为AI换明星脸、操作门槛低等原因迅速走火社交平台,随后ZAO用户协议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争议的问题登上热搜榜。在用户质疑与工信部约谈后,ZAO致歉,并调整用户使用协议。

传播学解析:新技术发展的利弊与用户隐私的维护互联网的出现伴随着信息增长、信息共享等特质,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数据等都将被收集和利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大难题。关于互联网用户隐私安全问题,业界与学界早有关注。在注重用户隐私的国外,Facebook就曾因泄露用户隐私而导致股价大幅缩水,但国内却依然有不少企业因利益驱动在保护隐私的边界打擦边球。ZAO的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就是典型问题。从19c黄色新闻诞生时,不得随意公开私人信息、利用他人肖像谋利等规则,就已被纳入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范畴。在国内,隐私权的边界略为模糊,用户对象分为名人、官员与普通用户,还需考虑到公众利益与隐私权的关系。但必须明确的是,在媒介经营中,新闻传媒机构不得以出卖用户隐私换取经济利益,也不能在新闻报道中侵犯用户隐私。而用户个人,则需加强隐私保护意识。在ZAO的风波中,还需考虑的因素是,新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在9月热点中,我们已强调过该因素。新媒体技术革新和新媒体渠道变化,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革的。如何正确认识技术与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个大。技术的归技术,媒介的归媒介,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认知。德国哲学家韦伯曾经区分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意味着发挥技术的效用,后者强调价值、伦理的重要性,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开拓,更离不开基本价值的守望,毕竟“我们将抵达的未来,不仅是信息自由流动的丰饶之海,更是构筑全新文明的坚固之岸”。技术向善同样是技术进步发展可以带来的方向,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以技术驱动,监测隐私侵犯行为、保护用户隐私权利的实现。

拓展阅读:当今世界,隐私权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确立和保护隐私权已经是一项基本的伦理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和象征。然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膨胀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隐私权侵权行为滋生的温床,隐私权面临严重的挑战。深入研究在网络传播中如何保护隐私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1)知情权。即用户有权知道网站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2)利用控制权。用户有权决定如何使用个人信息及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补充、删除等。(3)安全请求权。即用户有权要求网站采取合理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当个人信息安全遭到侵犯时,用户有权提起诉讼并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子论文: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问题及应对之策》,丁艳

04 人民日报成立智慧媒体研究院

事件还原:

9月19日,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成立,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5个新项目:体现主流算法的人民日报客户端7.0版、“人民日报+”短视频客户端、融媒体创新产品研发与孵化项目、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和全媒体智慧云。

传播学解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最早是由计算机科学理论奠基人图灵提出的概念。他在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中提出了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并且会被人误以为它也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人工智能拓展了新闻传播学的视域,对新闻生产也有着跨学科的影响,目前主要在机器人写作、无人机报道、物联网和传感器的报道中运用。人工智能给新闻媒体带来的机遇:人工智能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精准性;新闻呈现方式更加互动化;新闻分发过程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算法——今日头条);人工智能还可助力情绪分析、新闻辟谣;新闻媒体工作者:分工细化之下的人力解放。人民日报的新媒体项目,正是基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所延伸的产物。如个性化与定制化分发,正是主流算法的客户端的发展方向,此前,今日头条APP正是因算法推荐机制兴起。拓展阅读:(传统媒体的创新)媒体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融合。从过去追求“内容为王”到“内容+技术”为王,人工智能技术的的不断发展将使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坚持互联网思维,满足受众的需求。在坚持优秀内容的前提下,加强技术的开发以及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为新闻传播带来了什么影响?》

05办公室小野工作室整改

事件还原:8月底,由于办公室小野制作的视频疑似被枣庄两名女孩模仿导致烧伤,其中一女孩因感染过重离世,持续引发舆论关注。9月10日,办公室小野发布微博否认两个女孩是模仿自己的视频,并表示,虽然不是因为看自己的视频酿成的悲剧,但是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理应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并做出了下架自己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视频;对账号内容全面整改,整改完成之前期停更;竭尽所能帮助哲哲和小雨的家庭;尊重法律的决定四个承诺。

传播学解析:短视频发展在短视频走红的当前,如何避免短视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庞大。这种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危险模仿与价值观不当引导方面。不少视频制作者可能并不明确哪些视频会留下安全隐患,让观众产生模仿的行为并可能出现操作不当而发生意外;有的是大V为了博眼球、吸流量刻意制作猎奇视频、危险视频、极 限运动视频。他们制作的内容如果缺少提醒与警示,对难以判断危险的未成年观众来说,一旦轻易模仿后果不堪想象。此外,视频内容价值观的崩塌则影响了用户心理健康和价值判断,可能对大众、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在巨大影响力与负面影响面前,政府层面加强监管、企业机构加强审核机制与自律制度建设、个人提升信息辨别能力等,都尤为重要。短视频本就是一个相比内容深度和价值会更注重娱乐性的载体,且制作与传播门槛低,有盈利属性,必须有强有力的政府机关部门的监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企业与机构在追求利益时,不能忘记社会责任与传播伦理,要严守相关规定,以人工审核+技术审核的方式严格把关视频内容,提升自律意识,做好内容平衡与分级,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等措施,尽量避免沉迷视频为青少年带去不良影响;作为用户个人,碎片化娱乐享受的同时,要不断提升个人媒介素养,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盲信盲从。拓展阅读:短视频: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时长多在5分钟以内,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新型视频形式。如社交短视频——抖音,资讯短视频——梨视频。短视频主要有如下特点:1、视频长度短,可以说,短视频的出现标志着视频进入“读秒时代”;2、制作门槛低,无需传统的专业拍摄设备,依托智能终端就能实现即拍即传;3、社交属性强,短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为社交媒体平台。——新华传媒

以上就是9月份新闻传播学考研热点汇总。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热点,持续更新中。

相关推荐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体验式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