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学专业本身就是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与时代联系紧密,所以同学们要多加关注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信息!文都考研给大家打来了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名词!
一、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要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目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
其中,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
而且,纵观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实践,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要求该货币发行国应具备以下条件: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的经济实力,政治上高度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存在诸多不足。
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
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
以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为例。中国之所以采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创造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简言之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机制、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的国际环境。
显而易见,目前中国尚未完全具备上述条件。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市场报价利率(LPR)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会议指出,要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报价计算得出市场报价利率并发布,为银行新发放提供定价参考,带动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第二天,也就是8月17日上午,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新的LPR报价方式将于8月20日起正式施行,20日起各银行在新发放的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
什么是LRP:
所谓LPR(Loan Prime Rate),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 优质客户执行的利率,其他利率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考虑抵押、期限、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要素,在LPR基础上加减点确定。
LPR机制创设于在2013年10月,央行在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利率管制,随后创设了LPR。目前,有10家大中型银行每天报价,并经银行间市场发布,为市场提供一个最 优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目前,对社会公布1年期LPR。
LPR怎么改?:
央行表示,新LPR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之前基本参照基准利率)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等长期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
三、欧洲央行重启QE
背景:2019年9月12日,欧洲央行(ECB)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宣布了包括降息、重启购债计划等一揽子扩大货币宽松的新举措在内的货币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
欧洲轮资产购买计划始于2015年,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盟通过降低存款成本鼓励欧洲国家和实体经济进行借贷、加强投资从而提振经济。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叠加贸易战和欧盟政治动荡等影响,欧洲经济基本面表现疲弱,引发经济増速下行,陷入衰退的预期。同时,欧洲国家政治陷入乱局困境,地区领导人换届、英国脱欧僵局难解影响经济走向。
一、欧洲央行重启QE的原因
当前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低通胀是欧洲央行重启QE的原因。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新增“分层利率工具”,旨在减小负利率政策对欧洲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损害。欧洲央行的核心政策目标是通胀稳定,本次选择采用分层利率可能会被市场看做负利率将长期延续的一种表现,未来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有所影响。
二、QE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欧央行的QE以及负利率政策的加码可能无法对欧洲经济以及通胀带来较大的改善,最可能的结果是QE会继续压低优质债券的收益率以及优质金融资产的价格。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债务周期在欧元区似乎已经失效,目前货币政策陷入了困境。对于居民部门而言,居民住房利率以及其他利率一直都在下行,但是居民却一直在去杠杆,原因包括人口老龄化加剧、欧洲的社会福利较好导致居民风险偏好低,融资需求弱等。
欧元区的通过资本跨国流动为全世界注入了流动性,对于全世界经济来说是促进作用,但是因为资本流动的规模相比于各国的规模较小,影响有限。此外当欧元区有停止或者减级资产购买计划的迹象时,外流的资金会出现回流。
三、欧央QE对中国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中欧关系不断深化,欧盟也是中国大贸易伙伴。随着中欧的合作不断加深,关系不断密切,欧洲的经济波动与变化也会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影响。相比于特朗普政府持续推广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欧盟和欧洲国家仍然信守自由国际主义理念和多边主义手段,相信未来中欧贸易以及经济合作会更加的密切。
以上就是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名词。更多经济学专业课考研热点,持续更新中。
相关推荐